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入了新的征程,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创新创业相关技能,同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
一、现状分析
(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融合理念
很多高校在教育大学生时,只是希望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大学生成功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一些高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而开展各种创业比赛,不过这种创业比赛更多的是提升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而忽视了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因此,难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
(二)高校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人员专业背景同样比较复杂,专业人才缺乏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现阶段当中,高校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均由辅导员讲授,但是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从事过就业课程专业的培训,课堂常以PPT串讲为主,课堂吸引力不够,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课程更多是流于形式。创新创业类的学科竞赛虽然是由专业课教师所带队,但是仅限于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而专业老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还远远不够,难以对学生们形成更加深入的教育的和引导。
(三)没有得到理想的融合效果。
随着“双创”政策的实施,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但由于不同高校教学水平、教师科创能力、实践基地数量等多方面原因,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并没有实现有机融合,从而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大学生即使接受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的大多为理论性思想,缺乏一系列的实践创新活动,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依然难以实现创业理想,创业成功率不高。可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真正化解,才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后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去,这对于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长远发展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原因
(一)制定的教育目标不一致
一些学校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获得创业效益和实现目标而开展的课程。很多学生会认为受教育就等于有了职业,获得工作后会抱上“铁饭碗”。但其实这样的理念是错误的,因为受教育虽然提升个人知识和能力,但并不等于就实现了获得创业就业的资格。如果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就难以发挥其有效性,导致学生只是表面能力提升,而内在品质却难以提高,这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割离,导致二者的教育目标不一致,最终会影响教育的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开展创新和改革。但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依然比较陈旧,没有做到有效创新。部分高校目前虽然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但仅仅是依靠之前上过相关课程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还是不完善,增加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难度。
三、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在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准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培养,令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越发科学,从而对创新创业形成指引。高等教育不能只看重创新创业教育,也不能只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将两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得到建立,用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去开展创新创业,勇敢面对创业路途上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风险。
(二)创新融合教育平台和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效融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平台和相关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与提升。很多院校都开始在学校内搭建与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学平台,并以两种教育的内容为基准定制专门的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相关教师也应多讲解一些经典案例,同时应该带领学生经常性参与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除了校内课堂教学平台外,学校还应该搭建起网络媒体平台。网络发展迅速,众多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因此,网络媒体平台的搭建对高校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抓牢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
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学习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也很重视课堂教学,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专业课相比区别在于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够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最大化。高校应当通过邀请校外知名企业家到校作报告、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做经验交流分享、举办职场模拟大赛、依托专业学科优势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类竞赛等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能够让学生从各类讲座、活动、比赛中积累经验,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也提供了借鉴性的思路。
(四)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目前,各大高校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教育活动,但是仅仅是组织讲座、活动等,还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后期,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学分,以此来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实施学分抵扣,进而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后期,高校应该继续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类的学分数量,完善学分抵扣的相关文件要求,让学生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减少因课程问题而造成的影响。同时,各大高校应当视情况而定,面向全校学生设置相应类别的创新创业类奖学金,每年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其一生的发展尤为关键,这也是每一所高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同时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难度持续增加。作为高校,必须改进和创新工作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只有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具备健康的思想品德与政治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琳.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智库时代,2019(14):30-31.
[2]李彦杰.新媒体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析[J].智库时代,2019(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