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国家生产总值的增长,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其涉及到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大数据时代下,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发掘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将大数据技术同财务审计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模式,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1基于大数据的财务审计的挑战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借助于该项技术开展的财务审计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由于企业管理上存在一定疏忽,导致审计工作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随之增大,使审计工作面临挑战。
第一,数据泄露。当前,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模式储存于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中,且数据统一储存的特点加强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但部分企业在进行数据平台选择时,未能按照安全标准严格执行,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若开始选择的平台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性,不仅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还会导致数据发生更加严重的泄漏,直接导致控制成本的增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财务审计缺少独立性。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生产安全规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个别企业仍存在审计部门直接由财务部代替的现象,未能细化出审计部门,降低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质量。财务审计工作由不专业人员代替,导致审计数据无法全面反馈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数据不具有权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总体决策,降低产出[1]。
第三,数字技术利用效率低。目前受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管理者大多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与财务审计不重视,数字技术利用率较低。即使企业中财务部门具备一定的审计专业和数字技术知识,但管理者的不重视使得财务审计工作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导致其效率得不到提升,影响审计效率。
2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审计应对措施
2.1更新工作理念
财务审计理念的落后是影响审计工作数字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传统企业需更新审计工作理念,创新性发展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管理部门应当首先转变观念,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财务审计工作中,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审计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高该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认知度,加大宣传,通过张贴海报以及例行晨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强调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积极影响。同时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创新型人才对该技术进行深入学习。
财务管理人员更应更新工作理念,构建大数据支持下的财务审计工作模式,将其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最大化,采用数据共享模式,将数据作为企业财务审计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杠杆作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科学化。除审计部门外,企业财务部门也需充分结合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做到财务管理数字化、模式化。管理者需意识到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应当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学习优秀企业的工作模式,以期实现本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2.2优化审计流程
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数字处理具有数据量大等较为明显的特点,对财务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其中某一环节存在漏洞,则会导致审计工作重新进行的情况,严重影响审计效率。对此,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建设数字化审计工作流程,利用大数据处理出现错误率低的优势,降低审计流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财务审计数据管理的可靠性。
首先,进行数据整合,优化传统工作模式。大数据支持下的审计工作,通过数字技术将数据库中的问题数据进行比对,通过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将实验结果供技术人员检验,发现海量数据中的问题,保证财务审计的真实有效性。通过采样、比对、分析、整合以及验证等多种环节所组成的审计架构,确保审计数据库的准确性,对比传统的人工审计,缩短了工作时长,提升了工作效率。审计前准备阶段,通过财务部门进行数据收集、入库整理,根据审计过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出符合当前阶段企业业务规模的审计方案,为进行审计提供数据支持[2]。
其次,强化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由专人负责及监督。企业管理层需明确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属性,应用其特点加强财务审计的工作效果。财务部门规划好企业季度的资金划分及预支债务情况后,由审计部门进行财务工作的二次效验,明确各项目资金的流动情况,实现双向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财务审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效益,对审计工作增加一定的权限设置,确保审计工作与企业管理直接挂钩,保证其性质稳定安全。审计阶段,审计部门针对数据整合后发现的非常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取证,结合过往经验,设计结合实际的分析报告,为后续的审计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指导。
最后,进行审计结果评估。审计工作结束后需进行审计报告评估,是总结数字财务审计工作经验的重点,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审计结果的二次审核,分析审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措施,避免后续数据量增大所导致的审计工作质量下降,提升数据财务审计工作效率。
2.3完善信息管理
大数据财务审计技术在运行期间,进行合理的信息系统维护是保证数据安全以及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财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需经过财务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等多个环节的交流共享,对财务审计环节带来潜在风险,若未能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审计管理平台会存在一定的运行隐患。构建云端数据库的安防体系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有效措施,能够满足企业数据安全的要求。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实现云端数据的安全保障并通过风险预测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系统自动备份与恢复,构建安全管理与财务审计数据的保障体系,确保云端数据安全[3]。管理者应以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紧跟时代要求,构建网络运行环境中的数据安全。
2.4强化数字审计
加快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企业获得良性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提高信息化水平,需加强审计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充分适应现阶段审计工作的设备和软件,保证数字化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此外,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信息化发展目标,建立由技术人员指导的信息化审计平台,确保审计数据的交流共享。随着财务审计工作的深入,管理部门需注重对数据审计、联网审计部门的建设,加强审计设备以及数据支持,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期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财务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对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数字化发展。由此看来,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审计工作仍存在数据泄漏以及财务审计工作缺少独立性等挑战,需通过更新工作理念、优化审计流程以及加强数字化审计来实现财务审计工作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林泳仪.大数据时代财务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分析[J].活力,2023,(03):84-86.
[2]韩海景.大数据技术对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相关影响分析[J].财经界,2022,(30):150-152.
[3]成鹏.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企业财务审计创新路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