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第一,应用任务驱动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分别是讲授知识和听讲,学生几乎是遵照教师的步步牵引来了解化学知识要点,不但得不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机会,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深度也不够理想。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把化学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然后把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这样教师就不再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教学安排者,而是充当教学组织、策划、辅助角色,从而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科学调整不合理的化学课堂活动结构。
第二,任务驱动法具有显著的趣味性,能够高度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需要。兴趣是启发高中生化学探索动力的前提条件,教师所引入的新型化学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的效用。任务驱动法最显著的教学实践优势,就是具备足够的趣味性。首先,在学习模式上,任务驱动法不再受教师的刻板约束,学生可以自主提出任务解决意见和办法;其次,化学学习任务从设计、发布到解决完成,教师都会运用到一系列拓展资源和先进工具,如云课堂资源、信息化教学设备,等等。这些内容一映入学生眼帘,就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内在动机,从而高度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需要。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设计发布多样化任务,驱动学生化学探索兴趣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关键点,在于教师对化学学习任务内容设计的多样性,以及对学习任务发布方式的创新性,教师唯有先落实这两项指标,学生的化学探索兴趣才能被有效驱动,从而确保任务驱动法在化学课堂上的后续执行效用,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发布多样化学习任务的措施如下。
第一,设计发布化学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实施形式,教师在设计和发布时应当多引入云课堂资源,加强采用信息手段给学生展示化学预习任务。如针对一节化学新课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在云课堂数据库中查找课程预习课件,如果没有恰当的成型课件,教师还应当自主搜索、编制一些化学新课概念原理在生活、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资料,资料以图片和短视频形式为主,添加文本补充说明,设置为化学预习课件的开头部分,确保课件一播放就吸引学生的目光。在预习任务课件的后半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需要在预习中完成的任务用序号分解和罗列出来,如归纳总结化学新课的主要内容,在教材中找到并画出化学概念、公式、原理等文字,把无法在预习中自主消化的疑难内容做上记号,等等。在预习任务发布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投屏播放预习课件,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预习小组,指导学生一边观看预习课件内容、了解预习任务目标,一边使用手中的化学教材和参考书,自主合作开展化学微课预习活动。教师布置的任务条理细致清晰,各小组基本都能呈现质量较高的预习成果,同时得到化学深度探索兴趣的驱动。
第二,设计发布化学问题任务。问题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场景最广的方式之一,依据是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猎奇心理,教师在设计和发布化学问题任务时,应当重视问题内容和提问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如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要一上来就向学生提出概念总结任务,而要先展示一些描述化学现象、物质变化规律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发布思考型问题任务: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你觉得我们本课所学的概念知识和上一课,或是以前的课程内容有关联之处吗?学生回忆片刻后作答:有。同时说出以往学习掌握的化学概念,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评价并追问:看来大家的化学功底都非常扎实!那么同学们能否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课的化学概念呢?通过上一个问题任务的知识回顾,学生归纳新课概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总结,教师认真倾听后,不直接判断学生归纳概括的是否准确,而是发布最后一个问题任务:同学们总结的概念都体现出课程重点,但化学是严谨的学科,大家认为自己的用语严谨吗?请同学们对照教材概念部分进行修正。这样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化学问题任务,既对新课概念产生深刻记忆,又养成严谨的化学表述习惯。
(二)重视任务分析讨论,确立化学任务解决方案
任务驱动法的化学教学运用,主要是依靠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之后的探讨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当重视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分析讨论,在集体共建式的学习中确立化学任务解决方案,这比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问题解决方法更有效,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第一,营造开放的任务分析环境,教师适度启发引导。在这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情,把学生划分成素质均衡的任务讨论小组,如每个小组设置1-2名化学素养和团队组织能力强的化学绩优生,由他们牵头带领3-4名化学中等生和学困生开展任务分析讨论。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合作自主分析化学任务,适度启发引导。如学生面对陌生化学任务毫无分析头绪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详细阅读任务内容,把已知的知识点、相关的原理、公式都先列在演算纸上,这样就比较容易开展下一步的解决方案讨论。
第二,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编制任务解决方案。思维导图具有信息梳理、归纳概括等功能,适用于化学任务驱动的分析讨论阶段。教师指导应用时,可以在白板投屏上出示几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模板,如洋葱型、括号型、桥型等,然后指导学生把化学任务主题填写到思维导图的起始或中心部位,随着分析讨论的推进,把解决任务涉及的公式、定理逐一填写到思维导图的下层和分支部分,最后再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解决目标,探讨思维导图中记录的信息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作用不大,详细标注和勾选出来,这样思维导图形式的化学任务解决方案就讨论编制完成了,学生也顺利习得了科学的化学任务分析技能。
综上所述,把任务驱动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改工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也能高度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增强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锻炼实效。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化学课程开展目标,为学生设计发布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重视化学任务的分析讨论,提供充足的器材设备,引领学生协作解决化学任务,同时优化任务探究的反馈和评价环节,全方位落实化学任务驱动法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祥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任务驱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107.
[2] 缪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32):74.
[3] 宋文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53.
[4] 李小月.改“牵”为“驱”——“任务驱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