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应用

王慧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

摘要: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已成为互联网数字化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为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让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以锡林郭勒盟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更好运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发展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8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广大农村地区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区域,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作为基于科技要素驱动的创新,金融科技可以降低金融业务的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对普惠金融领域发展提供颠覆性动能。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普惠金融发展插上翅膀,成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必修课。

1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深远影响

1.1有助于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科技的融入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通过线上服务的模式,用户和实体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资金清算、交易和服务,使人们的消费和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商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APP,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对比客户亲自到实体银行去办理业务,通过网上银行办理既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又没有影响客户获取全面金融服务的质量,而银行方面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

1.2有利于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锡盟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农牧户甚至不清楚个人征信报告为何物,也不明白征信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不便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提升广大农牧户个人信用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断加大普惠金融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以大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征信和大数据征信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个人征信数据的覆盖范围,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将目标客户的消费行为、交易习惯、还款记录信息等传递至金融机构,既有效降低了银行借贷成本,同时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锡林郭勒盟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2.1普惠金融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发展成效显著

锡林郭勒盟注重推动和建立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各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困难行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民营和小微贷款稳步增长。目前,全盟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90余亿元,同比增长1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余亿元,同比增长19%。同时,积极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为辖内多家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440余万元,撬动全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新增4.22亿元。此外,注重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地方法人机构创新推出“再贷款+”系列特色信贷支持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目前,全盟已累计办理再贷款35笔、金额13余亿元,支持市场主体5803户;累计办理再贴现6笔、金额5.42亿元。

2.2普惠金融在锡林郭勒盟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从传统金融模式的经营成本和收益来看,在偏远地区设立营业网点需要高额的成本,且维持运营所需费用也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机构提供服务的成本。

2.1.2借贷成本高与信息不对称。信用关系是借贷的基础。金融机构贷前会进行信息搜寻和处理工作,但是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基本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因而金融机构缺乏获取这些客户信用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或者获取这些信息成本比较高,导致了贷前信息不对称和借贷风险较大问题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意愿。

2.1.3抵押担保资源缺乏。从实地调查走访情况看,农牧户普遍缺乏信用数据和抵质押物,从而加大了他们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因此,加快推行信用评定工作,可让抵质押物制约农牧户申请贷款的现象逐渐减少,将有力支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快速有序发展。

2.1.4金融服务环境有待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安全性始终制约着其业务发展,为免受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保障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只有足够安全的保障,才能使资金和电子化货币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降低风险。

3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科技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相关建议

3.1提升科技水平,支撑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要紧跟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重新塑造银行IT基础设施,重新认识和构建银行生态及企业价值链,重建银行与社会和客户的链接,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水平。此外,坚持互联网思维,推动合作共享,与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对外开放金融科技服务市场,加快数据资源交易共享。

3.2推进平台整合,构建完整生态让服务更便捷

银行机构应充分运用大平台、大生态思维,尽可能融合更多服务方加入,构建起能够满足用户连续需求的完整生态。例如,以手机银行兼容不同生态,将大量交易整合成为一个大的入口,客户能够通过手机银行这个统一入口进入各种生态系统中,简单快捷并连续性地完成一系列交易。同时,要坚持开放共享理念,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3.3创新管理服务,快速适应金融体系改革需求

金融管理和服务创新既能提升金融机构自身争能力,也能有效推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步伐。普惠金融战略的快速推进,使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客户需求和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产品与服务,金融产品从设计、开发、测试,到推广应用,经历不断的创新改革,达到精益求精,以求满足和适应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逐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

3.4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样化金融供给体系

随着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农村市场巨大潜力突显,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牧民开展农牧业生产活动边界不断拓宽,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借贷业务已无法满足当前发展要求,促使商业银行积极转变业务模式,提高借贷业务审批效率的同时推出更多适合农村牧区的服务与产品,并加大线上业务比重,引导客户适应线上业务操作,节约服务时间并提高服务效率。

3.5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普及金融知识

受多方因素影响,农牧户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语言文字障碍等导致农牧户运用互联网手段获取金融知识和服务的能力不足。因此,在基础设施已完善的条件下,知识常识宣传是保障,普及金融知识成为重中之重。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应予以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金融知识,例如在苏木、(嘎查)网点建立金融服务体验站和流动宣传车巡回下乡开展宣传。

3.6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奖励机制稳定从业队伍

人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缺口。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注重人才扶持与激励,鼓励地方、金融机构等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同各大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同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金融事业,并常态化注重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吸引外来人才,确保从业人才储备充足,满足行业的长远化发展。

4结语

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融入先进技术的金融服务业务,在降低成本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创新的投融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众多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资金来源问题。期待在金融科技的保驾护航下,普惠金融在锡盟地区得以可持续发展和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