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数据分析与科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在创新综合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过程。通过创新综合实践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应用能力,为其在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更好地将所接触的新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工作当中,为提高工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现状
近年来,在传统理念指导下的《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社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与实际问题脱节,实习流于形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该专业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理解不够,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缺乏深入的研究,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流于形式,整体规划不清等问题。
2)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缺少专门的校内外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要想真正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性训练之外,还需要有固定的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的知识来源于书本,提升于实践。
3 引入协同创新理念的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的改革与实践
将协同创新理念与方法融入到《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中,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协同创新如下:
1)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指导学生明确需要查找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网络信息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所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参考资料与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合理调动与组合相关技术资源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各种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效率,在交流、表达、展示和共享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实习中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3)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
在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协同将充分体现“传、帮、带”思想,使得教学思想不断融合创新。将不同研究科研专业教师间的协同,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4)教师、学生与企业间的协同
安排学生到协同合作企业中进行实习,企业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校跟踪监控共同管理。企业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来指导实践教学,高校可以派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践教学经验。
5 结论
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数据分析创新综合实践,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之中,促进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增强了面向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泽云,王中教. 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J].科技创业月刊,2023,37(03): 128-133.
[2] 王宁宁.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 2023,8 (01): 100-103.
[3] 张玉波,任明刚,张鹏.农业院校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实践与探索[J].林区教学, 2023, (03): 45-48.
[4]龙慧琳.双创理念下产教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5 (06): 32-35.
[5]黎诗,杜洪波,孙嘉奇,刘辉,刘宸钊,闫春橦. 基于“互联网+与云共享”的打印终端[J]. 软件,2020,41(07):72-75.
[6]张朋,李晓艳,杨益,常静,焦岳超,林漫漫,刘娜.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车路协同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探索[J]. 决策探索(中),2020,(06):80-83.
[7]刘彩玉,王素玲,赵立新,张勇. 协同理念下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 科教导刊(下旬),2020,(03):77-78.
[8][杜洪波,陈岩,曲绍波.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实践探索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7): 95-96.
作者简介:
杜洪波(1977—),男,吉林榆树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