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

张旭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进行了多年多方面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结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国家政策和形势,作了发展展望。
关键词: 发展现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展望
DOI:10.12721/ccn.2021.157092
基金资助:2019年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
文章地址:

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就业和技能提升,以此为目的,通过体系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获得就业的必备素质,从而满足从业和岗位需求。就业主要面向各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岗位。依据结业时是否有学历证书,职业教育通常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其中,学历职业教育的运营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一、职业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中职起步建设阶段(1978-1995年)。1978年,邓小平做出重要指示,要大力兴办中等职业院校和几个学校,着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此期间,中等职业院校数量迅速增长,集结优秀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很大支持。

(二)中高职体系化发展阶段(1996-2009年)。1996年,随着《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其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来鼓励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渠道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工业化水平也明显提高,而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因教育质量的限制,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人才,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蓄势待发。

(三)中高职衔接探索阶段(2010-2017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这对职业院校的冲击产生了很大冲击,从生源质量到社会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高职教育在政府引导、市场冲击、自身探索的多重因素下,开始考虑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并在国家的鼓励下,开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终身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尝试,虽收效较微,但通过多方尝试,各个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逐渐明确。

(四)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断加快,这就使得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职业教育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社会地位及作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培养新型专业以及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校企合作和特色化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起来[1]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门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变成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前景广阔[2]。职业教育虽然这些年表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一)人才培养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随着科技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高技术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3]。切勿固步自封,一直沿用熟悉的、老一套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果只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进一步推进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产教融合可以将理论教学、企业生产、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实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企业可充分调动自己的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但目前一些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一纸空文,或是简单的顶岗实习,未充分发挥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

(三)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职业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支撑,也就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4]。职业院校的教师需把握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个人技术技能水平过硬,这是确保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因职业院校社会地位及资金投入的原因,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此外,一些教师很难或不愿抽出业余时间去进行技术技能的学习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除了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办学条件的要求也较高。受资金限制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原因,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急需加强。

三、职业教育发展展望

受人才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政策鼓励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在规模以及形式上也将会有新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在人才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同时对其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教育形态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职业教育需求。此外,据《领英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分析,中国职场人均在职时间已由2014年的34个月减少为2018年的22个月,人均跳槽周期缩短,同时具有明显的跨行业及地域流动趋势,人才交流更加频繁,对技术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人对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将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随着“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上日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这将使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迫使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5]

此外,国家政策的出台,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政策的激励必将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

四、结语

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

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随着职业教育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开展系统地探索和实践,未来将为国家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