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舞蹈社团活动创新开展的实践策略研究

杨维娜

安徽省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239500

摘要: 舞蹈,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达形式,不仅是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传递媒介,更在舞蹈的学习和练习中,促进了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发展。在小学舞蹈社团中,合理规划与创新社团活动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通过科学的舞蹈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应积极组织并创新小学舞蹈社团活动,让舞蹈的魅力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小学;舞蹈社团;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舞蹈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的开展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学生情感释放、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舞蹈社团,学生们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在舞蹈练习中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因此,小学舞蹈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舞蹈社团活动现状分析

(一)活动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舞蹈社团的活动多聚焦于基本功训练、舞蹈排练和演出,然而,对舞蹈艺术相关拓展活动的忽视,使得学生在技能提升的同时,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审美素养的培育受到了限制。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社团应增加舞蹈历史、流派、作品赏析等拓展内容,让学生在舞蹈的海洋中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不仅提升舞蹈技能,更培养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眼光。这样的教育方式将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活动形式固定

当前,舞蹈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传统,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和集体排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社团应拓宽活动范围,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提升舞蹈水平。这样的改革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二、小学舞蹈社团活动创新应遵循原则

(一)兴趣导向原则

在舞蹈社团活动的创新过程中,我们需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舞蹈活动,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挥空间。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还能极大地提升舞蹈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综合素质培养原则

舞蹈社团活动的创新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结合心理健康、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等教育目标,舞蹈社团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舞蹈的律动中,学生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理;在集体排练中,他们学会团队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舞蹈创作过程中,他们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艺术创造力。

三、小学舞蹈社团活动创新开展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舞蹈社团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大地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蹈知识视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得力助手。

例如,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各类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观摩和模仿,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舞蹈视野,还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这些微课视频可以涵盖舞蹈的起源、发展、技巧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微课的预习,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功能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示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些设备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细节,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细致地分解舞蹈动作,降低学习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舞蹈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表演。这不仅是对学生舞蹈技能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的锻炼。在比赛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二)重视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舞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传授舞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舞蹈社团的建设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结合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在基础教学完成后,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小组排练的方式,让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提升舞蹈表演和实践能力。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组织表演和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舞蹈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过程中,小组之间互相打分、交流意见,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向。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学校内部的比赛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利用学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将学生的表演录像上传至网络,让更多人欣赏到他们的精彩表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学做合一”的舞蹈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舞蹈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舞蹈教育教学中,建设舞蹈社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教研和教学的有力支持,而且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丰富多彩的舞蹈学习环境和活动。这样的社团有助于增强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建设小学舞蹈社团,不仅是对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齐歆.小学舞蹈社团建设初探[J].名家名作,2018(7):1.

[2]张克功.加强小学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革新,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