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职业院校要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不断开拓人才培养的途径,通过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方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地,要在教育中不断探究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属于实践性工作,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然而,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聊,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较晚,发展目标模糊。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实践能力。近年来,为解决电气工程出现的实践问题,我国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骤增。因此,需要开展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后及时走上岗位,发挥自身价值。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有着较强的实用性。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树立电气自动化教学培养人才目标,有效结合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二、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局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较少,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学生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创新思维不够;另外,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机会,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导致在进行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十分有限,有很多的细节容易被忽视,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偏差,影响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但许多的企业仍然在运行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和工作方式,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的经验不足,导致实践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
三、职业教育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思考分析
1.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对社会进行明确的认知,充分掌握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使这些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具备目的性,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更有目的。在创新教育的不断实施中,人才更加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所以说,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合理性内容,加大创新内容在课程当中的比例,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相关的评价标准,从而确保评价标准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2.健全自动化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电气自动化课堂的思路,电气自动化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教师需要构建完整的课堂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构建课堂体系前,需要梳理电气自动化的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教学方案。并且要根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在设置时应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的工作情况构建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车间进行自动化操作,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将项目实践作为中心,在设置课程时引入项目课程,以实践内容为课程中心,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开展项目探究。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需要列举对应的技术,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保证;最后设置的课程应满足就业需求,设置课程应和企业需求相对应,保证能够与电气自动化工作的职责相符,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3.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重塑教师角色,让教师首先成为一名创客,进而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负责人,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构建“辅导员+专业班主任”的协同育人模式。每个班级配备专业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强化学院创客校园建设工作。每学期与辅导员配合组织一次班级创客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创客作品的制作;每学期给班级同学开设一次专利讲座,指导学生尝试书写专利申报书;每学期末指导学生在线填写创客活动记录表,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创客活动、制作创客作品、获得创客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等信息,并收集汇总相应的佐证材料;每学期末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创客活动记录进行在线审核,并进行等级评定,给出书面评语;每学年向蓝岛创客空间推荐一名所带班级的创客达人。
4.建设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
第一,电气控制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的教学任务包括为学生提供电力拖动控制实训、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等实训,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能够对理论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实验;第二,可编程控制实训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全系自动化与机电专业编程可控制器的实验实训,其目的是通过实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做到符合新时代改革的要求。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应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创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行业发展的整体特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自身不断完善。不仅如此,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毕兴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5):177.
[2]朱贵平.浅谈职业教育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5):24-25.
[3]张立,孟源北,汪建宇,等.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6):16-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