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

李菁

珠海市第二中学,519000

摘要: 高中生物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任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全方位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个人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具备未来参加工作、参加社会锻炼的能力。因此,目前的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地进行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关键词: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培养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70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生物有关的知识中形成正确、理性的价值观,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今后的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责任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育方式的僵化

一些生物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高中生物教育的素质化,认为素质化教学只是把个案导入课堂,导致了课堂教学方式固化。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怎样把实例转化成教学资源上,而忽略了生物知识和实例的联系。这样看来,生物的教育似乎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但是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摆脱形式化的教育观念,以死板的方式来对待生活化的教育,使其不能充分地实现其功能,从而影响了其有效性。

(二)忽略了实验的作用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许多的知识和结果都要通过实验得到,所以实验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对实验课的关注不够,仅仅把理论知识灌输给了学生,使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记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很少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分析

(一)转变教学思想,确立核心素养的教育观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观念,并且要建立起一个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因此,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此外,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中,要树立“生本教育”的思想,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进行转换,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同时,还要坚持“因材施教”,“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对高中生物生命性的重视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重视生命性。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性是指,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活跃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变得活跃起来。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的生命性,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主动探索,体会到生物课程中所蕴含的生命价值与活力。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有关细胞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细胞,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生命的细胞图片,或者是细胞形成生命的过程。通过看照片、视频,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在观看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会更加珍爱生命,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三)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高中生物是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将所能获得的各种教育资源结合起来,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其实,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先提问,然后由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然后在这个假设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有时间去检验自己的假设,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作交流,交换自己的观点和开发。比如,在细胞的基本构造教学中,要把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教学概念作为重点,用显微镜观察,使学生对细胞的构造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在生物学实验中的核心素养。此外,在生物教学中,也要强化个案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像以上所说的教学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自由实践的机会,又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正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等,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四)将生活与现实相联系,进行生活化教学

在核心素养的环境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物的视角来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从而实现加深学生社会责任的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物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结合起来,把一些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社会实践等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和剖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完成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课程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本地的农作物状况展开调查和研究,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解答。

(五)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逐步落实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实,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去解答的。比如,我们在学习叶绿体时,要用到有关化学的知识,也就是怎样从叶绿体中提取并分离出叶绿体色素。此外,在生物的实践教学中,也要求教师利用哲学的知识来解释某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而又灵活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回答,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一生物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但也要注意到,当教师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生物问题时,一定要以强化学生生物知识为先决条件,千万别本末倒置。

三、结论

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持续的创新,同时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立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21, 000(004):47.

[2] 戴婷婷. 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J]. 求知导刊, 2021(11):65-66.

[3] 王慧杰.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建议[J]. 试题与研究, 2021, 000(018):P.1-1.

[4] 王琴. 浅谈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文理导航, 2021, 000(017):P.74-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