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心内科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28例临床价值分析

张瑞红

临夏州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分析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科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对患者实施心内科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并观察患者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的LVEF水平较治疗前增高,LVEDD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8例患者中,自然分娩率71.4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71%。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内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进一步保障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心内科;妊娠;心脏病;心功能;自我效能
DOI:10.12721/ccn.2024.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疾病,会对母亲和胎儿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需要重点进行管理。有研究指出,通过心内科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脏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1-2]。基于此,本次研究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心内科综合治疗的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就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科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17±2.24)岁;妊娠次数0-3次,平均(1.15±0.35)次。妊高症心脏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律失常8例。

纳入标准:符合妊娠合并心脏病相关诊断标准;病史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严重肝病、肾病或肝功能不全;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失访或转院。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本院妇产科建档,对患者例行常规检查,心内科医生与产科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症状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综合治疗。

1.2.1对症药物治疗

妊高征患者给予拉贝洛尔治疗,50mg拉贝洛尔混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患者临床症状达预期效果后,改为口服用药,50mg/次,一日三次。

妊娠期血液高凝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规格:0.3g*100片 片剂(肠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1217,生产厂家: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0.3g/次,1次/天。

妊娠期心衰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规格:25mg*100片 片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731,生产厂家: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口服治疗,25mg/次,3次/天。

妊娠期心脏收缩异常患者给予盐酸多巴胺(规格:2ml:20mg*10支 注射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366,生产厂家: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治疗,静脉维持剂量1-5μg/kg。

1.2.2非药物治疗

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做好吸氧指导。定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心脏介入治疗,纠正心脏结构异常。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质量改进计划。在患者分娩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待患者分娩后,持续对患者进行心脏病综合管理。

1.3 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相关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均检测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比变化情况。

1.3.2自我效能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分别从创新自我效能、说服自我效能和应变自我效能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总分40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效能越高。

1.3.母婴结局

持续跟踪患者妊娠结局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分析时需一致采用SPSS 20.0软件,用(x̄±s)表示连续变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无序分类资料,并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当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

治疗后的LVEF水平较治疗前增高,LVEDD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x̄±s)

1.png

2.2自我效能

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2

表 2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效能(x̄±s)

2.png

2.3母婴结局

28例患者中,自然分娩71.43%(20/28),28.57%剖宫产(8/28),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71%(3/28)。

3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心脏病,或妊娠前已存在的心脏病在妊娠期间出现病情变化,心内科综合治疗是管理此类患者的重要方式,治疗策略结合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3-4]。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定期的心脏监测,可以有效控制心脏病的进展,减少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非药物治疗如手术和介入治疗,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更为直接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的LVEF水平较治疗前增高,LVEDD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8例患者中,自然分娩率71.4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0.71%。

综上所述,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内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进一步保障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龚晓雪,黄雪梅.按心功能分级的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及正常妊娠者PAI-1、VCAM-1水平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21):2572-2575.

[2]陈聪丽,曲冬颖.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3,11(04):282-285.

[3]张美玲,李亚蓉,王星语,等.曲前列尼尔治疗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报道[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3,32(02):159.

[4]翁育娟,彭纪龙,陈晓敏,等.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术治疗妊娠25周合并大型动脉导管未闭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30(04):308-310.

[5]吕籽,漆洪波.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心脏病管理指南(2019)”解读[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20,9(03):1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