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目前较多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水平下降,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状况堪忧。例如,王雅薇等[1]通过对浙江某大学连续4年新进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在下降,并且下降速度在加快。郭音彤等[2]分析广东省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提议学校应以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升学生的健康行动能力。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校园,学生的在校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对人才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将利于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为国家培养、输送身心健康的栋梁。
2 健康管理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身体、心理状态的健康资料进行收集、监测、分析、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4]。健康管理主要包含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5]。
高校健康管理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健康数据的汇集、分析、监测、评估,起到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健康水平现状、有目标的进行疾病的预防、推迟疾病发生、避免大规模疾病感染等。据报道,我国学校有“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但该系统仅限于分析学生因“缺课缺勤”发生症状的卫生健康数据,并不能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健康管理。“中国农村地区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ISSC”对于学生的健康管理也仅限于因病缺课缺勤的症状监测[6]。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适用于各大高校使用的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
3 美国NSSP体系
3.1 美国NSSP的内涵
NSSP是美国国家症状监测项目。根据相关的官方资料介绍,NSSP由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邦合作伙伴、地方和州卫生部门,以及学术团体和私营部门共同组成。这些组成部门共同收集、分析和共享从各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数据。电子健康数据由美国4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4000多家医疗机构每日向BioSense平台提供。美国约70%的急诊就诊数据、电子健康数据都来源于BioSense平台[7]。公共卫生官员使用这些最新的、可操作的数据来检测、描述、监测和应对公共卫生问题。
3.2 NSSP的运行
NSSP的运行首先是通过人们在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将患者的就诊诉求、诊断代码、病患特征和病患所在位置等数据发送给所在州和地方的卫生部门,或者发送给卫生信息交换平台。通过NSSP平台,体系内各机构、部门可以进行综合监测公共卫生,共享数据、开展科普活动、进行健康管理技能培训、共同制定公共卫生方案和应对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
3.3 NSSP的作用
NSSP症状监测项目可以用于检测、分析和监测公共卫生健康事件,为公共卫生官员提供一个方便、及时的健康管理数据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确诊之前追踪病人的症状,公共卫生部门通过这些记录的数据检测出不寻常的疾病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做出相关反应和措施。
3.4 借鉴NSSP的构建设想
基于美国NSSP的管理模式,健康管理体系内的机构、部门之间可以保持动态、联动的关系,借助大数据工具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管理。高校的健康管理应该至少面对学生的症状、体质、心理三个方面,开展跟踪、监测、信息汇总和决策。
我国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健康信息收集。学校各部门定期向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发送数据,包括学生的就诊记录、体检资料、因病缺勤、缺课信息,体育测试成绩,心理健康情况数据等。医院、门诊和药店不定期向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发送学生的就诊、咨询和用药数据。学生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确认和查询个人的健康管理信息。
(2)健康评价。高校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上汇总各项数据,利用平台分析工具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和预测,预测可能发生的校园公共卫生健康事件、危害健康的影响因素和集体感染发生概率等。
(3)健康改善。高校健康管理人员执行通过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得出的解决方案,运用相关的医学、运动学和心理学等方法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和健康改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定期对从事高校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能力强化和提高的培训,以利于大学生健康改善的实施。
4 总结
我国高校应尽快开展大数据健康管理用于大学生的症状监测、体质改善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快开发符合当地实情的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实现高校健康管理的持续性、可监测、可追踪、可干预。我国高校应该联合政府和相关技术部门共同搭建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为开展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搭建大数据平台的同时应组建一支懂技术、分析和应用的健康管理队伍,提供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建立健全高校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将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雅薇,金晶,冯祎中,周红伟.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05):72-77+90.
[2] 郭音彤,刘晓丹,冯娟,张丽,宋卉.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363-365.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07-29]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4] 柴克生,陈晶,赖名慧.大学生健康管理的“三三纵横”模式初探[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02):86-90.
[5] 罗红,杜清浩,鲁会田.大学生健康管理初探[J].价值工程,2010(28):188-189.
[6] 范允舟.综合症状监测系统预警性能的评价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 National Syndromic Surveillance Program (NSSP) [EB/O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3-24] https://www.cdc.gov/nssp/.
作者简介:李运兴(1988.10—),女,汉族,广东中山人,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初级,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