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及缓解策略

高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226363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状态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教师在工作时是否具有激情、是否状态饱满,直接决定孩子的状态。截至当前,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农村教师,他们需要处理多重复杂的关系,除了学校的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身上肩负着重大的压力。教师工作压力繁重,如果不能将其有效地排解,将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则会表现出职业倦怠的现象。因此,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学生态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压力缓解
DOI:10.12721/ccn.2022.157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农村教学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是任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也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者,在相当程度上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心理学层面,职业倦怠是人在工作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心理以及生理反应的综合症,而这些反应是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

一、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一)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回顾以往的相关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是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存在职业倦怠。其中,农村中学教师的情感衰竭现象较为严重,即工作中的热情很低,情绪上经常处于疲劳的状态,有很严重的无助感和耗竭感,以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此外,教师在工作中感受的成就感也较低,感觉自己无法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无法给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更大的帮助,而由于部分农村的环境较为闭塞,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更容易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二)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农村中学的特殊性有关

近年来,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教师队伍的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农村中学较难吸引优秀的教师,有些教师在农村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调离。加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以及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对于孩子的监管和教育较少,或者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学生容易出现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农村中学教师身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不仅需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很多时候还可能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家长所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贫乏,对于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配合度较低,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困扰。长期应对这些烦琐复杂的工作,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引起他们对于工作的倦怠感。

(三)学历较高的教师职业倦怠比学历低的教师职业倦怠更为严重

学历也是影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学历较高的教师相比学历较低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更为严重。很多学历较高的教师对于工作抱有更大的期望,有更强的成就动机,而不甘于眼前的生活与工作,但农村学校由于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职业发展的空间则比较小,可能无法满足教师更进一步地追求职业理想,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会削弱教师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严重者可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厌倦、反感等一些消极情绪。

二、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一)改革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应该学会下放权力,使教师具有一定的自由发挥教育职能的权力。就像我国采用的三维课程管理一样,国家制定方针,各地区拥有因地制宜制定课程的权利,各学校也有制定校本课程的权力一样,教师也应该拥有施展教育才能的权力。除此以外,也应该施以生活上的人文关怀。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不只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在休息时间也随时进行教育工作,学校应帮助教师调整心态,给予关怀,帮助教师解决现有困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二)农村教师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

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而中学生正处于问题多发的青春期,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师不可避免会感觉到压力,甚至疲于应付当前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农村教师要学会如何合理释放和缓解自身的压力情绪。例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多和朋友交流和倾诉等,有利于缓解自身工作带来的压力,找到生活的乐趣。此外,农村教师要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坦然面对和接受当前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冷静理性地分析自己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原因,对自己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持积极的态度,并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和喜欢当前的工作。

(三)农村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清晰而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有效减少教师工作中的盲目性,保持工作的激情,避免厌倦、烦躁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农村教师要主动树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并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努力奋进,勇于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培训、网络学习或者阅读书籍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要加倍努力提高教学方面的技能和水平。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出现厌倦情绪很大程度源于教学的重复性,而要有效突破这种现象就需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四)农村教师要主动拓宽交往的空间

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与互动,如果教师不能协调和处理好与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关系,往往容易引发工作中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长时间陷入倦怠的情绪之中。而部分农村的环境较为闭塞,教师与学生的数量较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农村教师,要主动拓宽自己交往的空间,宽以待人、诚信友善,致力于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和互助,与学生和谐愉快地相处,消除和减少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三、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直是国外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倦怠正侵蚀着教师的内心,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消耗殆尽,许多教师正在离开教师行业。这仿佛是一种流行疾病折磨着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教师的心情,也将直接地决定同学的情绪,最终受害者将是无辜的学生。因此,教师要通过来缓解自己的职业倦怠感,在教师这一神圣的岗位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消除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陈兴林,王芳,赵丽颖.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06)

[2]薛天明,夏金兰.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J].教书育人.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