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李欢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教师进修学校,456400

摘要: 新高考为高中生物的教育提出新的思路,学生不仅要了解生物的基础知识、微观知识,更要深入地阐述细胞、生命调控、遗传规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全方位地为学生普及新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解题能力。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资借鉴。
关键词: 新高考背景;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目前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都在不断地改变,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高考政策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固化

一些生物教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素质化认识不够透彻,认为它是把个案导入课堂,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变得僵化。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怎样把事例转化成教学资源上,而忽略了生物知识和事例之间的联系。这一状况看起来像是把生物教学变成了生活,却没有实际的运用。另外,也有一些教师没有摆脱形式化的教育观念,以僵化的方式来处理生活化的教学,使其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不注重生活型教学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倡导高中生物教学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对高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关注不够,比如:有一些教师在完成了课堂上的课后,安排了一些课外活动,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检验,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过深入的调研,仅仅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有的教师则认为,课堂作业是教学的核心,而生物的实践性则是辅助性的,长此以往,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物和生活是没有任何的关系,只需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学好就行了,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些教师没有对生物教科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致使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没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现在的生物教科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贴近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仅注重教材中的生活事例,而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因素,从而导致了生物教学活动的局限。此外,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生物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深度学习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而课堂教学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可取代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目标?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同,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高中生物深度学习应从系统地指导教师学习新高考、新教材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意义;再进一步探究高中生物深度学习内涵的同时,深入了解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的有效模式;再按照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拓宽生物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体会其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并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能力。

(二)与生活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高中生物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使生物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把课本上的内容变成现实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生动,既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又能让教师讲课更轻松。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所能触及的事物,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比如,在进行“疾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开始,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护自己及身边人的安全,预防疾病的产生。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人体免疫防线”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呼吸道的卫生,要做到每天都要清洗自己的鼻子;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二氧化硫也是导致酸雨的罪魁祸首,并让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硫还会导致环境问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做到标准化,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

(三)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实践,把生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实践。比如,植物生理学专题复习课程可以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从种子的选择、嫁接、种植,再到学生的访谈,让学生了解到果树的种植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生命科学的知识,讲解如何正确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利用植物的养分来控制植物的生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再由学校的小记者访问生物教学小组,了解到有关果树贮藏的问题,也就是影响有氧呼吸的外部环境因子。通过培训,使广大果农克服“靠天吃饭”的弊病,使果品丰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比如,在了解了咸菜的腌制方法和亚硝酸盐含量后,就可以进行课外的科学试验,来确定隔夜菜是否可以食用。掌握了酿造果酒的方法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找出最好的酿造温度。在了解了生态环境之后,要求学生到学校周边的湖泊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四)模拟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包含在了实验之中,而生物实验又很难通过理论授课来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教材中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课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式的实验,并进行了比较试验,首先用清水培养黄瓜幼苗;每个小组都要做两个实验,分别研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素和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并让学生自己将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另外,在培养黄瓜幼苗时,也进行了光、温等因素的影响,如前期观测时,在低温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长较慢,提高光照后,生长则会加速,当光照强度达到峰值时,若继续加热,则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试验中,通过添加氮肥、钾、钙等元素,结果表明,黄瓜对钾、钙的偏好较高,而浇水时钾、钙含量较高的植株生长较好。探索性的实验,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扩大教材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考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应针对现实,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为高考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艳丽,吕美仙.新高考背景下民族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转变研究[J].高考,2020(22):1.

[2]董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高中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98.

[3]姜静.新高考下如何提高生物科素养[J].新课程(下),2019(10):207.

[4]林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08):41.

[5]温秀芝.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J].高考,2020(2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