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中生物是一门具有人文和科学思维特征的学科。要掌握好生物知识,除了要掌握所学的各类理论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为什么要做一些特定的实验。所以,身为一位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拥有跟上时代潮流的进取心,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优化。
一、如何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模式更加合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盲目地将所学的知识一一教授,正确的做法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以达到让学生了解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实际想法和时代的需求,使得教学方式变得合理。第二,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只要教师能提供适当的指导,如学生出现一些失误,教师也不必过于责备,应督促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掌握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讲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个实验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上总结出来的方式设计实验,挑选合理的实验方案,根据分离原理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方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很多不同的方案,比如可以在粉笔上做实验,或是通过汽油来做层析液等。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设计,选出更加可靠的方案来完成实验,然后总结实验成果,检验是否成功。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可以得出不同角度的实验评价,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复述,让学生加强对于实验过程的熟悉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综合能力获得更多提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对高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对自己一定能学好学校科目充满信心。兴趣对学生而言,是推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是学习道路上的方向。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为例,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三小节,在这三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学生进行课前互动,设置谜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课堂学习制造积极思考的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好奇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好奇中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中教师要以实验为主,搭建生物细胞器模型为辅。因为学生对微小细胞世界没有概念,这时候微观模型就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来直观地理解该章节所要学习的知识[1]。设置小组后提出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通过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细胞器模型,让学生在本小组内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大幅的提升,教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讲解小节中所设计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以实验探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实验为例。
(三)借助信息技术,加深理解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如若生物教师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灌输式教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成效也会非常差。如何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我认为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成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还能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群落的演替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我先引入新课,并通过引入裸岩实例让学生对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有一个大概认知。随后,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直观看到裸岩群落的演替过程,我便积极借助多媒体把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向学生演示。通过借助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既节省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易于理解,还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了良好基础,继而构建一个愉悦、高效率、高质量生物课堂。
(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简单地灌输知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全面优化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整合面向生活的资源,才能确保理论与案例研究的深度统一。因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真分析、科学转化、挖掘生物知识的奥秘,巧妙地整合,唤醒学生的自主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生物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知识讲解奠定坚实基础。以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在引入新课后询问学生:“幼儿频繁夜尿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为什么呢?”由于这一问题生活味道浓郁,大家都在积极探讨,多数学生一致认为是“幼儿太小还不能自我控制”。这时,我便接着学生的热情劲展开教学,先告知学生幼儿与成人控制排尿的初期中枢均在脊髓,但由于它受大脑控制特征,导致幼儿因发育不成熟原因致使排尿控制能力差,形式频繁夜尿。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很深,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五)借助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整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相对简单,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方法,使用口头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将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积极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抽象的生物原理,真正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享受生物知识,全面转化,加深印象,促进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和理解生物学原理。比如在教学“光合反应”这一章节中,学生很难直观地想象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具体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光合作用”搬到大屏幕上,将这一缓慢的、细微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清楚的表示出来。这样学生便可以在信息技术上看到各种能够发生“光合作用”的物体,同时看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叶绿体,一个简单的动画将“光合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下,学生对光合作用拥有了全新的认知教学结构,学生的学习境界和效率也会得到持续的上升,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学中,生物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江暖.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5):93.
[2]李恋龙,祁伟亮.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