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参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増强情感教育,了解学生内心需求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很多语文参考书,参考书的内容过于直观直白,通常都是用白话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学习为其方便就选择运用参考书,而运用参考书的时候是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的,更不可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没有任何的帮助。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分析,一定要以自然的方式进行过渡,不能过于突兀。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增强情感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深人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主动地接触传统文化,这样能够使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语文情感教育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等。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运用多种方法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和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时刻,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内涵。想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章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教学,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通过观看影片、经典音乐或者美术作品制造传统文化的气氛,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和笑话寓言,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能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文化内涵,最好将其变成品质和素养。
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学习《离骚》后,学生了解屈原高洁的志向和爱国精神。以清明节为例来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清明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变化、清明节习俗等。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诵读《离骚》,学生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该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不同地区的清明习俗,了解在不同习俗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教师也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细怀先烈,从而学习先烈们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电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体验,并在该过程中学习爱国、善良、孝顺等等多种优秀的品质,将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内化,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高中语文教师之间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古典诗词朗通会、成语大会、汉语听写大会与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竟赛等多种活动中,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并对观看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文化发生碰撞,使传统文化继承得到学生的关注。
四、课外时间中渗透传统文化
仅靠在课堂中的教学很难实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救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然后在实践后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教师根据结果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布置板报、诗歌朗诵、月报、文章征集等,这些活动都能对语文课堂进行延伸,根据课外丰富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表达思考能力,教师也能给学生在课外时间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每周课外时间都组织语文集体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在集体活动中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正确的道德观念,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就需要教师将传统文化无时无刻渗透给学生。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没有组织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这种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理解。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要勇于担当、努力探索,开发语文课外学习的方式与途径,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为了促进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比如:教学讲座、交谈会、诗歌朗诵大赛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还能在某种程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借助这些活动还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例如,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活动,布依族盘歌、彝族山歌、苜族大筒箫的制作与演奏、苗族采花节、彝族古歌等等,都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艺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此外,教师还可使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和纪念馆参观、学习,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如让学生寻访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亲近乡土文化,増进对自己文化的了解。
结论:总体来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也能从传统文化中感知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正确地将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所以想要改变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只有全新的教育方式オ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波. 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姜遅.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品位经典,2019(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