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面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是基层政府最为关键的职能作用。大数据的出现和全面应用,不仅彻底改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环境,也让行政管理对于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全面增强,为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显著提升决策决议整体水平
对于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来说,能否有正确的决策决议,会对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方向产生关键性影响。因此,只有确保基层政策各个决策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大数据的全面应用,可以让行政管理的各类数据信息得到较为完全收集与利用,极大程度消除了人工收集和分析数据信息时存在的效率低、不全面、不具体等不足和短板,而且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内容较为广泛,可以对教育、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利用,进而使基层政府的决策更加客观、合理,最终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职能作用。
(二)显著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人工模式下的行政管理存在效率偏低、能效不足、工作规范性不高等弊端,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基层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大数据的全面应用,实现了部门之间各类数据信息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交互和全面共享,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最大限度提升了基层政府对社会群众的服务水平。而且大数据还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使新时期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数字化特征,这让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工作实现了全面优化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质效率,让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三)显著提升基层政府职能作用
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来说,既是基层政府对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进行社会基层信息收集的重要途径,而大数据的全面应用,可以让基层政府掌握更为丰富的社会基层信息,最准确的了解民众的意图、需求和想法,从根本上为群众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基层人民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及与基层政府之间的黏性。另外,大数据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行政管理工作成本,例如人员开支成本、日常消耗品使用成本,在电子政务的积极应用条件下,可以显著提升基层政府的运行成本控制效果,有助于降低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1]。
二、大数据背景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大数据技术领域人才紧缺是突出性问题
从当前大数据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存在较为明显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相关人员大数据技术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对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无法通过大数据完成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很难真正挖掘数据信息中蕴含的重要资源的关键价值信息,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于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行是极为不利的。部分基层政府忽视了对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无法高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日常工作中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而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阻碍。由此可见,由于真正懂得大数据、能够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效果。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效果不高是根本性问题
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深度不足。基层政府虽然已经积极推进大数据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实际应用深度并不足,很多部门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只是停留在浅表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中,并未真正发挥出大数据对政府决策带来的积极影响。造成这一因素的主要因素是基层政府对于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决策制定过程中依旧惯用工作经验,也并未真正将大数据与基层群众面临的问题和迫切需求进行关联,忽视了大数据的实际作用。
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宽。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群众开展的重要服务性工作,这就需要与社会群众构建比较好的沟通桥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够宽泛,很多基层群众的需求、想法和目的都无法通过大数据反馈到基层政府部门中,这样一方面会降低行政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会影响基层政府决策制定。另外,政府之间、部门之间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交互效率不够高,很多重要的数据信息资源并未实现高效流转和全面共享,基层政府组织结构臃肿问题也并未得到有效处理,基层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建设推进效果不够理想,进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依旧比较突出[2]。
三、大数据背景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优化升级思路
(一)对行政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大数据属于较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中,作为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政府服务的基层政府部门,更需要将大数据积极应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基层政府作为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连接的重要组织机构,必须要正视大数据技术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以推进电子政务最为当前主要工作目标,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自身建设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基层政府要从创新观念入手,大力开发电子政务平台,将其最为目前和未来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平台,使基层政府内部部门间和外部群众间建立起比较好的沟通桥梁。基层政府还需要始终将构建“服务型政府”放在高处,增强对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电子政务解决群众办事难、政府办事慢等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另外,基层政府必须要有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中的参与度,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政府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人民群众带来的数据信息,从而帮助基层政府更好的进行决策制定。
(二)突出行政管理工作的全局性
基层政府涉及到的行政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再加上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更是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增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联。行政管理要想真正突出全局性特征,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牢固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出发点、以服务于民的落脚点,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例如,基层政府在开发电子政务平台时,要想突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就需要将当地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未来发展重心等方面因素纳入其中,使大数据引导的行政管理具备极强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这样能够确保电子政务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同时也能增强大数据在决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另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要依托大数据找准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的侧重点,突出对人民群众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这样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也能够提高基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三)做好人才建设和培养工作
大数据技术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繁杂,而且要想真正分析好、利用好大数据也并非易事。传统行政管理主要采取人工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并不高。为此,基层政府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力度,将其最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环节。要针对大数据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使其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进程,逐渐由人工模式转变成为信息化模式。定期开展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这不仅是电子政务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让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应用好大数据技术,才能深挖各类数据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形象[3]。
(四)积极构建数据型、服务型政府
大数据背景下基层政府必须要增强对数据的利用和开发,构建具有数据型特征的现代化基层政府。例如,创建电子政务平台APP,在APP中既要有面向人民群众的行政管理工作服务窗口,同时也要有意见反馈专栏,给人民群众足够的举报权和提出意见的权利。基层政府要通过大数据消除切实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电子政务增强大数据的利用效率,使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快速传输、共享,另一方面要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面向人民群众公布更多行政管理信息,给群众带来更多的优质服务,从而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稳步提升基层政府的社会形象。
大数据在基层政府中的全面应用是行政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大数据给行政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思想创新、工作模式创新、人才创新培养、积极构建服务型和数据型基层政府等方面,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及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静.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0):24-25.
[2]刘芸芸.大数据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研究[J].营销界,2020(34):167-168.
[3]杨振虎.大数据信息技术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20(0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