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现场中的足迹一般分为平面和立体足迹两类。勘查人员对平面足迹一般进行拍照固定,有条件可以采取静电吸附提取[];对立体足迹在拍照固定后还可使用石膏液灌制立体足迹模型[]。由于立体足迹结构形态会受承痕客体湿度变化的影响,故在发现足迹后至提取足迹前需要尽量减少足迹及其承受客体湿度变化。现场足迹也是重要的嗅源[],而土质客体作为一种优秀的足迹承痕体的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气味承载体[]。在发现足迹后还可以使用警犬根据遗留足迹人体气味进行追踪,甚至可以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掩埋尸体、隐藏赃物、等待作案时机的场所[]。人体所遗留的气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证[],但由于空气流动及足迹气味物质具有易挥发降解的特性,气味物质挥发降解的越多,残留气味越少,越不利于警犬进行追踪工作;警犬和带犬民警要近距离的接近、甚至接触足迹,使得足迹的完整性可能会被破坏。
二、案发现场足迹保护装具的设计
(一)本研究装具的结构
本装具(见图1)主要由上盖(见图3)、防护壳体(见图4)两部分构成。图2是本装具的剖面图,图5是本装具的防护壳体的环形储水囊(见图5)轴测图。下面就各部分分述之:
图 1 装具示意图
图 2 装具剖面图
图 3 上盖示意图
图 4 防护壳体展示图
图 5 环形储水囊展示图
防护壳体1为具有一定高度、封闭圈围起来、上下通透结构的筒体。本防护壳体环绕尺寸比一般足迹尺寸大15cm。侧壁上部设有对称把手,把手内侧有具有一定宽度的闭合U型水封槽101,水封槽的外部立边与上盖上平面平齐,而内部立边低于上盖上平面,在侧壁外表面的下部设有闭合一周的截面为半圆的凹槽102。
底部密封为环形储水囊2(见图5),是一个与防护壳体1的筒体横切面形状相符的封闭环状圆筒,其内部完全相通,注入水后,形成水囊。侧面设有注水口203,其内部与环状储水囊相通,设在封闭环状圆筒外表面,倾斜向上,注水口使用软木塞4封闭。软木塞4是一个同轴的两段圆柱体叠加在一起,其中一段圆柱体外径比注水口略大,直径较大的圆柱体以保证配合长圆柱段,用于被手捏住,将软木塞从注水口中拔出。防护壳体1下部外表面设一凹槽,环形储水囊2立壁的内面有一圈半圆凸起,其凸起半径比防护壳体1的外侧壁下部凹槽202略大0.1--0.2mm。环形储水囊2的内圈凸起安装在防护壳体1的凹槽内,使用一定厚度、宽度的硬条卡环3,套在环形储水囊2立壁外表面上将环形储水囊2卡在防护壳体1的下部,由于两者有凸凹槽配合,使得两者固定更牢。
(二)制作本装具的材料
防护壳体1、上盖5均使用亚克力等轻型材料,且一体注塑成型。防护壳体1外表面可选贴不透光膜。上盖5在注塑时保留功能区位置,方便后续电子部件安装。电子部件使用市场上已有成品零件,方便选用。
三、现场足迹保护装具的使用过程
(一)使用前的准备
先在环形储气囊2内注满清水,到案发现场后对上盖5进行水封时无需准备额外的水源,直接从水囊内放出些许即可。同时检查多功能区电池电量。
(二)使用过程
到达现场发现一枚有价值的足迹后,先进行拍照固定。在使用石膏制模前,及等待警犬到达时,可先使用此装具将足迹保护起来。使用装具时,先打开环形储水囊2注水口,放出些许清水于防护壳体1上部水封槽101内,将上盖5侧壁对准水封槽101放入,水封槽101的水可没住上盖5侧壁一定高度,此时上中部分构成组合体。将环形储水囊2套在需保护足迹外围,由于水的流动性和软质橡胶材料使得该水囊能填补足迹周围的不平,套住足迹,然后扣上上中组合体。侧壁下部凹形缺损与水囊上壁内侧凸起结构扣合。扣合后本装具整体内部通过水密封形成密封空腔,同时此环形水囊也起到支撑上部所有零部件的作用。
放置完成装具后打开多功能区开关,开启闪烁灯光,记录装具密封腔内温度、湿度和时间信息,方便对提取足迹时足迹形变程度进行分析。
四、讨论
现场勘查时一般采用数字立牌标识痕迹物证(图6),但该立牌仅起到标识痕迹物证的作用,无法保护痕迹物证。在光线不好时,尤其在室外现场,易被忽视,警示作用甚微。提取足迹和等待警犬到达之前,现场勘查人员仍需开展其它勘查活动,不免要在现场内活动,就会带动空气流动,从而破坏足迹嗅源。由于本装具具有在提取足迹和等待警犬到达之前,记录足迹参数,保护足迹及嗅源并提示其他人员注意此处足迹的功能。
图 6 数字立牌展示图
五、本装具创新点
(1)本装具由于密封严密,足迹处土壤湿度变化缓慢,致使足迹结构形态变化甚微,有利于勘查人员通过足迹精确分析足迹遗留人员信息;
(2)本装具采用水密封,密封效果好,足迹气味不易挥发耗散,保留时间长、衰减慢,提高警犬的嗅觉判断能力,同时也不易破坏足迹;
(3)上盖设置有多功能电子盒,具有时间显示、湿度显示、温度显示、指南针等功能,可以记录提取时的环境条件信息用以参考;
(4)上盖上设置的LED频闪报警灯,起到警示、防撞作用,并给办案人员位置提示;
(5)本装具体积小、重量轻、可拆卸、易携带,到现场后可以立即注水使用,操作简单,不用培训,满足多种现场使用;
(6)本装具成本低廉,适合批量制做。
[1] 乔晓晓. 犯罪现场平面足迹的提取[J]. 法制与社会, 2021(01): 36-37.
[2] E.Du Pasquiera’, J.Hebrardb, P.Margota, Evalua— tion and comparison of casting materials in forensic scienccs Applications to tool marks and foot/shoe impres— sions[J].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82(1996) 33—43.
[3] 张立术. 警犬技术现场勘查及嗅源的提取[J]. 中国工作犬业, 2020(03): 35-36.
[4] 龙成生, 王辛, 吴德华, 宋珍华, 强京宁. 现场嗅源气味在不同材质上存留特性研究[J]. 刑事技术, 2016, 41(03): 189-191.
[5] 单大国. 刑事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87-88.
[6] 陈然然, 龙成生, 吴德华, 宋珍华. 温度对嗅源气味样本转运的影响[J]. 刑事技术, 2020, 45(06): 606-609.
作者简介
郭莛锐 1998年11月13日出生 男 籍贯为河南安阳 学历为本科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