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立足班级授课制,教师从非智力和智力因素两大方面开展分层,有效设计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班级学生吃不饱的情况,而且解决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不仅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而且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目标分层化,确定教学导向
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一部分教师尝试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也意识到应做出改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部分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特征,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为有效缓解物理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以分层教学为主要模式,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综合素质等,合理划定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与技能、思维发展与提升、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践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等多个角度,于每一层目标中提出差异化的要求,以此加强教学目标的个性化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学生分层化,了解教学主体
(一)设计调查问卷
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是划分层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了解学生的心中所想,才能明确其自我认知以及真实的学习情况,所以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具体而言,物理教师可结合物理课程的内容、以往教学的情况等,设计一份内容翔实、选项丰富的调查问卷,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全体学生都填完问卷后,教师收取问卷并展开集中研判,提取出学生的共性选择、个性化选择,细致分析每一个学生对于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情况的真实看法,从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恰当、更加倾向于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层面,整合和归纳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将结果相似或者相同的学生归为一类,将结果差异较大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后续的分层教学打好基础。
(二)合理划分小组
在初中物理学科的分层教学模式中,既要关注个体的分层,也要注重群体的分层,促进分层教学与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结合问卷调查、个人档案和课堂检测的结果,以及物理课程的教学需求,将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综合实力由强到弱的学生,并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之中,为他们提供难度适宜、形式得当的物理学习内容,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究或实验等学习活动,从而推动合作教学与层次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内容分层化,创建递阶体系
人的思维和认知发展会遵照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简单的认知思维为起点,逐步提升到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如果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地安排物理课程教学内容,那么不仅可以凸显分层教学的价值,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人体的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据,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备课期间,可以从物理教学内容的抽象化程度、复杂程度、逻辑性等角度入手,综合各项要素后,将其按照难度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并借助这一划分方法,将同一章节或者单元的教学内容融入这三个层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易入手,逐步过渡到中和难这两个层次,以此创建递阶式的物理教学体系,以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课程学习内容。再者,除了递阶式地呈现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他们指定学习内容,更为精准地对接学生的真实需求,以便他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四、作业分层化,满足个性需求
(一)利用作业积木承载分层作业
传统的物理作业,通常以课后习题、印刷版的试卷为主,大部分教师未能周全地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物理作业自然也难以体现出层次感,这与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学习实情不符,一部分学生很难在完成作业时获益。基于此种情况,分层作业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肯定,教师要从创新的角度,依据初中生的思维成长规律、真实的学习情况,以作业积木为载体,设计层次化的物理作业,第一层为基础知识、第二层为拓展知识、第三层为拔高知识,三个层次的作业交叠成为一个完整的作业积木,分别对应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秀生。在作业积木的助推和帮助下,学生自然能够利用物理作业达成巩固知识、开阔思维、提升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利用闯关游戏承载分层作业
物理知识抽象性强,导致一些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论在理解还是运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削弱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出于此目的,教师可利用闯关游戏承载分层作业,按照物理作业的难度由易到难地设计游戏的关卡,让学生从简单的关卡入手,巩固课内的基础知识,逐渐产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当学生的能动性不断加强时,学习效果和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也能得以增强,在此基础上,学生便会自觉地挑战更高难度的关卡,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完成物理课后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一步挑战,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胜负欲,进而让他们在闯关游戏的加持下,提升作业的完成效率。
六、评价分层化,强化学习信心
适当的激励是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当学生得到恰当、正面的评价后,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相反的,若学生得到的评价超乎寻常、不贴合现实,不仅无法强化他们的信心,反而会使其产生自我怀疑。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此种问题,教师要创建分层化的评价体系,提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实力等多项要素,从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角度制定层次化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综合实力的变化,依次降低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例如,对于物理综合实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全面考量他们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创新性解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展开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等;而对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以其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为主。这种评价标准上的差异,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初中生的学情和实力,有助于教师做出贴合实际的评价,进而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
七、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灵活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提升,还是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将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方法,为学生物理综合学习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平.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5):43.
[2]李发江.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53.
[3]汪宏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