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导和工作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核心思想和育人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
二、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明确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激励和指导一代一代职业教育人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弘扬他在福建、福州工作时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实践,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可用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培养可靠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了福建、福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职业院校十年来的变化:职业教育由过去被认为“无奈选择”“低层次”的教育,转变成为青年成才、出彩人生的“金钥匙”、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三、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分析日照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日照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公平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职业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如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特性不明显;职业教育经常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而不作、产教融而不深等问题。
(一)日照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15所,在校生9.3万人,相比十年前增长了45%;2021年,中高职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是8.41亿元、10.0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58倍、3.05倍。新建1所高职院校,全市现有高职专科在校生5.1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60%;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无到有,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之一,实现日照市高职教育历史性新突破。[2]职校学生求学通道不断畅通,十年来,中职专科“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贯通培养试点专业达62个,通过贯通培养升入本专科学校就读学生超过5万人,其中2022年中职专科“三二连读”招生计划5370人,是2012年的2.2倍。通过职教高考、专升本升入本科人数逐年增多,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发展力十足。2021年2月,日照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2022年4月,日照市入选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3]
(二)日照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
1.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们通常认为,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低。其次,就业市场学历门槛客观存在,人们的高学历情结依然根深蒂固。
2.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应招收1.5万人左右。而目前全市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从校舍及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等综合资源条件来看,年招生能力在 1万人左右。
3.投入不足,实习实训条件有待改善。日照市财政拨款不足,行业、企业资助渠道也不够畅通。国家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没有得很好兑现。
4.专业教师相对缺乏。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特别是缺乏真正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5.部分学校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服务区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有待深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4]
四、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日照市职业教育再谱新篇章
(一)让职业教育“香”起来。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职业教育自身纵向贯通。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作了一系列规定,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建设“技能型社会”等。
(二)让职业教育 “强起来”。高职院校应适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将产业、企业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促进产业、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互动,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能用的人才”、“可靠的人才”。我市应深化职校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继续优化职普招生,合理制定高中段招生计划,确保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优化办学条件,加大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结合日照发展需求,重点打造和提升现代海洋、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专业集群,全方位对接日照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在日照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5]
(三)让职业教育的特色“凸显”出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增加“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内容。
(四)让职业教育“活”起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围绕着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以解决“什么样教师教”“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系统推进高职教育教材改革。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趋势及新技术、新工艺最新发展前沿,及时充实更新职业教育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 林子波.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2022-11-03
[2] 丁兆霞.日照教育十年改革发展成绩单出炉,这些表现亮眼[J].大众日报, 2022-10-12
[3] 刘九省.日照现有高职专科在校生5.1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60%[J]. 齐鲁网闪电新闻,2022-10-14
[4]李晓飞.新形势下日照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 教育探索,2014年8月
[5] 李波.日照:职教高地建设成果 推动社会转型[J].山东教育报,2022-09-02
作者简介:任士超 1991年1月1日 男 山东兰陵县 汉 本科 助理讲师 日照市技师学院 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