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矿山安全标准化与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融探讨

马堃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昌吉市,831100

摘要: 矿山开采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工作,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不力、考核人员不能相互配合、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安全标准化的实施,以及与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矿山安全事故,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安全、质量、效益、环保的发展。
关键词: 矿山安全标准化;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山已建立了一套与国家、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控制系统,但在实际运用和运用中,有的矿井不能遵循风险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现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和管理方式,难以与现行的安全生产制度相结合。为了有效地预测和提高安全效益,需要把矿山安全标准化与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结合,使矿山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得以完善,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以促进我国矿山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矿山安全标准化与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关系

(一)基本准则相同

风险预控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所有的安全管理工作都以控制风险、消除隐患为目标。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是以风险为中心的,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控制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就是对安全风险进行控制,是对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跟踪和确认。通过对隐患的检查,发现潜在的疏漏、漏洞、新的风险点、危险源,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在事故发生前消除隐患。建立健全的安全预防和管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进程。

(二)元素内容关联

风险管理是建立和运作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作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键。在实施了安保监督系统之后,已经发布了若干文件,并逐渐采用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并由独立的评审对其进行规范。安全预防和控制系统是对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和隐患因素进行细化、深化和规范的一种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规范化、高效实施的一种重要措施。安全预防与控制系统是从安全生产规范化中分离而出,着重于风险控制与隐患排查治理的一个环节,应当被视为一种促进系统运行的手段,不能脱离管理体制[1]。

二、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目前,矿山企业主管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致使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在矿山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其目的,企业经营者应格外重视安全标准化。只有领导干部将安全标准化作为首要任务,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二)强化监测

由于我国的安全标准化还处在初级阶段,许多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要使它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必须加大监管的力度。根据安全标准,健全矿井的各种制度,重点是健全矿山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和实施。比如:在设备的管理方面,要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包括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等,以保证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最好的作用,防止出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造成人员伤亡。

(三)强化考核人员的训练

由于考核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或者缺乏足够的训练,在某些方面会有问题。一些考核人员,由于贪图利益,在考核中接受了贿赂,违反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采购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监督,致使采购的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对矿工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应加大对考核人员的培训,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矿山企业要定期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甄别,对不及格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增强矿井的安全。

三、矿山安全标准化与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融合策略

(一)建设准备

首先,在建立一种安全管理系统之前,通常需要企业按照系统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如果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预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设置同一系统的人员来推进。如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为基础,进行安全预防控制系统的构建,必须按照标准化的安全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制度和原有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来进行。这两个组织原则上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理解为两个团队。其次,保障安全方面的投入。依据安全生产标准,构建健全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再次,开展宣传和训练。根据《安全预防控制系统》的规范与要求,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风险管理,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方式、流程、管理等应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并按照从上到下实施的思想,实现员工有针对性地培训。最后,在系统建设初期,要根据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将其纳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规模、覆盖范围、目标等进行整合、优化。在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规范规定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识别、风险通报等。未被纳入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危险辨识,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改善,这就造成了两种体系的建立常常是不连贯的,不利于管理。

(二)优化风险分析

根据新的安全预防控制制度的标准和思想,将风险管理分为重大、大、一般和低四个级别。在评估的过程中,引入了以事故后果为基础的风险判断方法,对影响较大的矿山企业,建立了一种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的环境,并对其进行分级控制。根据危险程度的分级,对危险点进行分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矿山井下作业岗位、设备、工艺等各危险点进行分级,在有专职安全管理队伍的前提下,采用MLS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集中评估。对于安全技术队伍还没有完全组建起来的小企业,可以根据薄弱环节的原则,选取单位的安全风险级别,确定其最大的安全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点的确定,按照风险等级为红、橙、黄、蓝三种危险等级的颜色,绘制出各个矿区的风险分布,并在各个地区进行公示[2]。

四、结语

总之,对于矿山来说,安全是最基本的,如果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以安全标准化为指导,逐步建立健全和实施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运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1(08):245-246.

[2]尹瑞光.基于信息融合的矿山安全标准化执行系统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