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德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韩月云

河北省海兴县第二中学,河北沧州,061200

摘要: 教育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素质。而德育则是培养人的素质的一部分。通过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益人才。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综合性较强,并且贯穿于各个学科之中。为此,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从意义和方法两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 德育教育;初中物理;渗透;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物理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科学思维的发展。然而,单纯追求知识的传输与学生品格的培养相较而言显得不够全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和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初中物理教育中德育的目标。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德育融入

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意识到德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而学科教学则是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例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与能源有关的知识。能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资,如果没有能源就无法正常生活和发展,解决能源问题是人类目前的首要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还要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可以通过能源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绿色生活意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例如合理使用电力、减少浪费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让他们意识到节约能源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类型,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并讨论它们对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还为他们塑造了积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另外,在讲解能源问题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和创新,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等。这样的引导和启发将促使学生对未来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二、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元素

教师应结合物理课程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在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意义。可以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强调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让学生明白这些品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学习有关“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课程时,初中物理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索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道德价值。例如,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摩擦力大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毅力与个人能力的关系。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摩擦力对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当地摩托车司机因为在雨天路面湿滑而减速行驶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自身安全和他人的利益,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扎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纵观物理学史,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不仅为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具有崇高的品德和价值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物理学家,讲述他们的成就和人生经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科学家们高尚的品质。通过这种启发和激励,学生可以感受到对真理追求的热爱和坚持,并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例如,沈括,北宋时期的物理学巨匠,以其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尤其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声现象”的知识中。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在军队晚间休息时,他们会使用牛皮制的箭筒作为枕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迅速听到敌军来袭时的马蹄声,箭筒扮演着重要的预警角色。这一段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早在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人们对声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军事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材中的这段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灵活运用这段物理学史上的片段,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这样的讲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故事向学生们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在军事战斗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不仅关注当下的战争策略,还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预警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物理学史的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既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历史,又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深物理探索,践行德育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勇于思考和实践的学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课堂探究和信息分享等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育他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品德。通过这样的物理探索,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素养,更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德育精神。

在教授“电和磁”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只对电能产生磁的现象感兴趣,却没有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一知识内容及其产生原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实验实践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要求学生将磁铁快速穿过线圈的中心,并观察是否会在线圈两端产生电流。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这种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深化德育的效果。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磁能产生电的过程,从而更加真实地理解这一现象,并培养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合作完成实验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提高,也对他们的人格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总之,将德育融入教学中,对于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 2021, 42(7):3.

[2]朵静.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今天, 2021, 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