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层作业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王艳华

张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学,075100

摘要: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后兴起的新型教学理念,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合理分层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利用分层作业不仅可以极大减轻学生负担,而且能够帮助教师精准获取教学反馈,进而更加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精准的作业设计也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进阶状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作业,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分层作业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准则

(一)针对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很大差异。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困难较大,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偏简单,因此以前的“齐步走”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作业进行难度和数量的分层。

(二)少而精原则

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少而精,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把家庭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倾向于全面训练;中等学生的家庭作业则要适当加入一些强化知识。

(三)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学生能对难题给出较有效的解决方案,说明他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适时加大作业难度,确保作业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察觉到自己的进步时,求知欲会进一步增强,从而推动学习能力发展。

二、分层作业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主体分层

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前提在于全面把握学生学习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接受程度等,以此作为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的依据。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需要整合课堂学习信息、作业信息、考试信息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程度、学习策略科学性、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性等,以此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大层次,为作业分层设计奠定基础。

(二)作业总量分层

作业总量是影响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A 层次学生思维活跃、物理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短时间内便可完成物理作业,B、C 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则有所延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需要教师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长,既要避免作业量过大而加重学生负担,又要防止作业量较少而难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例如,针对物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思维活跃性较差的C 层次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作业设计目标,把控好基础性练习总量,使学生从机械性作业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针对基础较好但思维灵活性不足的B 层次学生,以提高其思维品质为作业设计目标,作业总量适度增加,并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物理检测题;针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A 层次学生,以提高学生物理探究能力为作业设计目标,作业总量增加并加入集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练习,锻炼学生活跃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探究素养。

(三)作业难度分层

教师需注重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以保证物理作业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还要保证物理作业的“可自主完成性”,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翻阅笔记、整合概念、推理分析等多种方式可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分层作业设计中,针对C 层次学生可设计如下作业:将重力为19.6N 的实心金属球慢慢浸没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容器内溢出水的重量为8.8N,则该金属球所受浮力为( )N,该球的体积为( ),球的质量为( ),球的密度为( )。此项作业难度适中;针对B 层次学生设计上述作业题的变式:如果给你弹簧测力计、一杯水、金属块,如何测量金属块的密度?请写出测量步骤,并写出金属块密度表达式。此项作业难度有所提升,考察B 层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针对A 层次学生:给你1 个弹簧测力计,1 个物块,1 杯水,1 杯盐水,物块密度大于水但小于盐水密度,请测出盐水密度并写出表达式。此项作业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形后梳理实验思路并制定实验方案。

(四)作业形式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形式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异性。C 层次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对事物的认知以形象为主,因此习惯于在具体情境下获取物理概念;B 层次学生思维灵活性不足,倾向于在实践中构建物理知识体系;A 层次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乐于探究综合性、开放性并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分层的物理作业,为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精准化作业布置。例如在《欧姆定律的应用》分层作业设计中,针对C 层次学生设计“读图类”作业,以直观、形象的电路图为作业内容的载体,请学生分析电路图,把握好电路连接形式、待测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直接运用欧姆定律根据已知量计算出电阻、电流或电压,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增强C 层次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针对B 层次学会设计实践类作业,如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测量生活中金属物品的电阻,或者按照导体、绝缘体对生活物品进行分类。以生活资源丰富作业内容,让物理学科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灵活思维。针对A 层次学生设计开放型物理作业,采用跨学科整合方法,请学生自主探究I-U 图像内蕴藏的数学知识,分析斜率代表的含义,并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在完成作业中学生综合调动已有的物理与数学知识经验,运用实验探究、图像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契合A 层次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并满足A 层次学生深入探究需求。

(五)作业评价分层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所处层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而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作业的分层评价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为学生科学分层、作业分层设计提供评价依据。教师需要结合分层作业设计目标评价每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并与此前的作业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若学生达到上一层次的标准,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若学生难以达到本层次的标准,则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促进学生朝着更高层次跃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恰当运用分层作业思路,能够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学生能力进阶。教师要通过反思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作业分层,并将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获取知识本源,得到思维能力的进阶,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翼飞. 分层作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5-5.

[2]童奋彪.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