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重要时代责任,承担着光荣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大势,结合历史基础与历史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摧残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反抗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歌。总书记创新性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四个伟大成就”为主线,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百年奋斗路。“四个伟大成就”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
第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作为一个具有科学理论指导与崇高政治理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开天辟地的豪迈气概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去。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我们党科学研判社会形势,正确分析实际问题,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农民运动,壮大了革命力量,扩大了政治影响;此后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积极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便尝试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后我们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进行了一系列根据地建设与发展。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击碎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3]
第二个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在政治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相继解放闽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并完成新解放区剿匪;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进行土地改革等,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军事上,赢得了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觊觎新中国的不轨图谋,为人民的安定生活及新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伴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
第三个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在彻底扭转十年内乱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后,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国际大势,中国面临着选择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做出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基于此,我国才能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变,向中国人民幸福小康的转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5]
第四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万众一心进行疫情防控战,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与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8]毛泽东同志撰写《为人民服务》,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9]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了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和百年党史的逻辑起点。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历史的创新性论述,高度凝炼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是开放发展的理论,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2]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伟大实践的结合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也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步。
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性质、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国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一系列伟大成就和理论创新构建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聚焦党建,发展经济,推动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两个大局,锚定历史方位,明晰主要矛盾,坚持“十个明确”;“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3]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只有扎根中华大地的土壤,才能发芽开花,只有“中国化”才能够“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欧洲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环境中产生的,斗争实践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固然也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步发展,以此才能满足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可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先天就蕴含着发展创新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的百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依相伴的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的创新性论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理论创新精神,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中国这么大,事情这么多。作为占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责任之大,使命之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成为了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关系重大,牵动全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反对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反对本本主义”,开展整风运动,提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毛泽东党建思想,强调党的制度化建设,恢复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健全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确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在党风建设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界定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课题,以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建党,从严治党。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开展“三讲”教育,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党的根本建设在思想上。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在党的组织建设上,突出强调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制度建设上,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要求全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将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筑牢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将党的组织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前提性建设,突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强调党员干部的作风与纪律、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性与先进性;将党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性建设,突出党章的根本地位,重视党内组织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力建设;总书记还极为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三严三实”教育;要求全党从政治高度审视“四风”;以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坚持做到“打虎、拍蝇、猎狐”,肃清党内不良风气,推进反腐败斗争。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的创新性论述,总结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生动历史,体现了我们党推进自身建设的系统性、连贯性,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经验指南。
参考文献
[1][9] [1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61、65页。
[2] [3] [4][5][6][11][1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2、2、3、5、5页。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
[10] [12] [1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4月1日,第1版。
[13] 刘红凛.百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4):4-11.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