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对照的临床研究

刘燕 杨学俊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200

摘要: 目的:评价X线和多层CT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88名周围性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和X线组各44例。X线组为X线平扫检查,CT组为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的正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CT组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多层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P<0.0.5)。结论:多层CT在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平片,而且多层CT的检出准确率明显要高,可以避免延误病人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X线、多层CT、周围性肺癌、诊断、疗效评估
DOI:10.12721/ccn.2022.15702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由于环境变迁,民众罹患肺癌的机率增加,对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周围型肺癌通常是指在3级支气管之下,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之上的肺癌,其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发热、咯血等。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在确定病情后立即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免引起肺癌细胞的转移,从而影响到其它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如今医学成像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它具有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在各种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成像技术有X线、CT、MRI等[1]。X光检查虽有好的影像学表现,也能侦测到更广泛的病变,但仍有约1/4的病变被遮盖,部分病变易发生重叠,显示影像组织及密度清晰度不高,很容易漏诊[2]。与X光相比,多层CT的组织分辨率更高,影像不易重叠,能有效地显示重叠、隐蔽的病变,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同时,它还可以对病变的形态、密度、边缘等多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在应用X线与多层CT检查时,如何评价二者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确诊的88例周围性肺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4例,CT组和X线组。

入选条件:①有单一疾病的病人;②所有病人都经过了穿刺和手术和病理检查;③有X线和多层CT检查的患者;④未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人;⑤病人和家属在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签字。

排除条件:①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②肝、肾功能不全;③对CT造影剂有心理问题的病人。

X线组24名男性,20名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0.2±5.37岁;CT组患者中,男性22名,女性22名,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为60.6±4.35。两组在一般数据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X线组采用X线检查(KodakDirectViewDR3500)的诊断,要求医务人员在检查时要引导患者正位、侧位进行胸部X光检查,正位片的正位为85~90kV,焦点为180cm,电流20~25mAs。再让病人抬起手来,做一个90-95kV、180cm、35-45mAs的侧位片,并通过三个主治医生的影像资料,来观察病人的病变。

CT组采用多层CT检查,选用美国GM公司的64层CT设备,病人采用仰卧位,引导病人呼吸,头部向前,并引导病人用手捂住头部。扫描范围从肺尖部到肋膈角,具体的扫描参数包括:105kV的电压、200~250mAs、1.0mm的电流、高分辨率的扫描。CT资料传送到工作站,经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三维重建等技术,对病人的病变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由三名医生对其进行诊断和分析。

1.3观测值

两组均进行不同程度的影像检查,其中包括:血管集束征、胸腔凹陷征、分叶征、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厚壁孔隙;最后与外科和病理对照,分析X线、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结合TNM分期,对两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发现符合率=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术后组织学检出例数×100%。

1.4统计分析

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用t检验(1.png)表示。P<0.05为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所有病人的检查结果如下:根据周围性肺癌的放射学特点,88例周围性肺癌病人以厚壁孔为主;肺和纵膈淋巴结增大,其它症状以胸膜凹陷征象为主;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多层CT扫描显示,周围性肺癌的特征清晰、明显。X线表现的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厚壁空洞等影像学表现明显低于CT组(P<0.05);两组间发现胸膜凹陷征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多层CT扫描共发现42例外周性肺癌,占比95.46%;X线检查发现30例外周性肺癌,占比68.18%,CT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TNM分期在周围性肺癌中的应用比较

CT检查与病理检查相比较,CT检查的正确率为93.18%,而X线检查的准确率只有75.00%。CT组明显高于X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无典型表现,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分叶、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胸水等。但由于早期很难发现,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对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提高生存几率。此外,周围型肺癌的发病与长期处于大气污染、微小环境等不流通、长期吸烟、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3]。对于周围性肺癌,目前的诊断方法有两种,分别是X线、多层CT,同时根据病人的体征(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特征,进行全面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X线摄影是一种很常见的成像方法,本研究显示,多层CT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根据周围型肺癌病变的影像学特点,88例周围性肺癌病人以厚壁性孔隙为主;肺和纵膈淋巴结增大,其它症状以胸膜凹陷征象为主;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多层CT扫描显示,周围性肺癌的特征清晰、明显。X线表现的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厚壁空洞等影像学表现明显降低(P<0.05)。经两组比较,CT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3.18%,X线检查的符合率只有75.00%,说明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综上所述,通过X线与多层CT的比较,可以看出,多层CT扫描技术不但能准确地确定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和病变状态,而且能全面地提高检查的整体检出率,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佳宾.多层螺旋CT与放射DR平片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7):140-143.

[2]于家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胸外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75-77.

[3]胡新波.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