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方法探究

刘燕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514100

摘要: 初中孩子成长之中班主任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要以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为着力点。孩子拥有属于自己个性化成长空间,也会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价值的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认可。现阶段,立足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初中班主任应该以完善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为出发点,让孩子在健康成长之下接受良好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班主任和孩子接触比较密切,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方法之下,让孩子在健康成长之中感受到知识和学习的力量。初中班主任应该以逐渐优化班级管理方法为出发点,让孩子在跟随自身的管理工作步伐之下,形成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新时期,初中班主任要提高班级管理模式,在内容和方法创建上都有所加强。这是更好带领初中学生进步的有力举措,也让孩子在健康成长之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一、创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时代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学生变化显著,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色,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上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导致与时代脱轨、与学生脱轨。初中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对时代发展出现的新事物吸收和利用较快,班主任工作如果不能跟随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变革,就难以管理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初中阶段学生对世界还没全面认识,很多诱惑、陷阱等不能完全识别,所有观念尚处于萌芽期,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管理,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就决定了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此为了达成素质教育中指出的要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这一目标,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在方法和观念上进行创新,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分析

(一)明确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育部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初中作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开始体现的阶段,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发展具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管理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盲目地用一种方法去管理衡量所有学生,有些学生逆反心理较重,有些学生性格比较木讷,对这些学生如果盲目地一视同仁,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面临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带来的压力都会给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影响,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加以了解和疏通,长期积郁在心里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对学生情况和日后的心理变化加以掌握,在方法上可以和各科教师交流分享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表现,同时建立家校交流群,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园内,班主任对学生回到家庭后产生的变化也应该加以注意,这样从多方面立体地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工作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最佳效果。

(二)借助学生开展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学生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地位可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要跟随班主任的步伐,成为以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助手。在此,初中班主任就可以创建优质的班级管理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民主管理。通过班委会成员选举制定出公开选举模式,让组织能力强等存在优势的学生,有效地融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让孩子在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情况下,成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辅助力量。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在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引导之下,会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师生之间共同努力打造凝聚力强的班集体,这也为初中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铺好道路。最终,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共同努力,展现出了高效运转的班级,带动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三)制定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关心爱护

学生在成长之中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则需要班主任制定出合理化的举措。班主任在与孩子沟通的情况下,能够带着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孩子的心理和实际需求。这样,孩子对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产生任何,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在拉进与初中学生距离之下,让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另外,初中班主任可以组建班级内部帮困小组,针对学困生和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心理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创建心理咨询室保护孩子的隐私,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在心理和生活方面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保证孩子在具体成长学习之中没有后顾之忧。班主任释放人文关怀理念,也会打造合理化的班级管理方法。

(四)多举办活动,增强凝聚力

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团队意识尚没有概念,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班级间的活动加强自身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参加一些知识竞赛或体育运动等班主任带队参与的活动,既和自己班级内的学生加深了了解,熟悉了班集体,也在比赛中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这种班级凝聚力的产生使班级内更像一个整体,比起一团散沙更方便班主任进行管理。

结论: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需要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养成生活和学习中的好习惯,同时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明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通过建立教师之间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和交流和探讨中实现创新改革,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更高效化的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董向梅.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32-34.

[2]李志刚.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中等教育,2018(6).

[3]张跃红,王玉军.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管理工作路径刍探[J].成才之路,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