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教学理念应当与时俱进,因为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所渴求的人才的类型也是不相同的。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并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以最终的应试成绩作为验证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过分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带给学生在人文素养以及思想品德方面熏陶塑造的作用。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研究学习兴趣也在不断下降,效率自然也会降低。因此想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需要提升之外,还必须应用科学合理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正确认知到教学理念的时效性,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方面,大多数教师都会被高中历史表面的特性而误导。历史所涉及的事物繁多,包括各种政治策略、科学发明、地方风貌以及人文风俗等等,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会让学生采用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然而这样的方式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都显得不够理想,尽管在前期能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往往就会难以兼顾如此多方面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灵活的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并非独立的学科,在采取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否能够通过举一反三或者是更高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充满弹性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并且这一理念是具有即时性的,会随着教育浪潮的涌动而不断改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想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占据先机,其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合理科学且不断创新的。
首先,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一方的局面,要让学生占据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向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学生对于哪个部分的历史知识了解得不够明确,就可以提出让教师围绕着这一部分详细解读一下,既有助于培养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又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学的难度和进程。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明确哪些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教什么和不教什么,做到合理取舍,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要适时追问和点拨。
其次,要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学科的魅力。历史的结局是已知的,但是历史发生的过程以及影响却是辩证和不唯一的,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历史的窗户,课本上所提及的内容以及历史思考的角度,只是让学生进行借鉴和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认知提出具有个性化的想法,借助高中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最后,要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历史不应该是古板的,会随着人们认知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而且很多知识在历史学界当中仍然存在着争议,这也意味着历史知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二)制定短期执行力度高的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生非常看重自主意识的发挥,这一特性同样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只有具备清晰的前进方向和可执行度高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让学生获取到足够的动力。因此,想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得给予学生清晰的前进方向和学习动力,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制定短期内可实现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强调学生对于该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
(三)创造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在于包容度,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拘泥于形式,更多地提倡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手上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平台、视频资料等等,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让一些晦涩的历史知识能够显得更加简洁直接。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加上对课堂场景的布置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创设明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应当是自由的,教师与学生应该站在学术研究、交流的层面上共同学习。良好的沟通和默契的课堂配合,能够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配合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提问环节的效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基于此,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创设出课堂问题情景,让所提问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空间,让学生能够放下心理的压力,对于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能够及时大胆地向教师请求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并且通过教师的详细解答也让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有效明确的课堂提问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高中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历史互动课堂。
(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该只是为了给家长一份答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指明学习进步的方向,让他们能够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来提升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要看重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提升,还要看重这成绩的背后带给学生能力方面提升的效果。判定学生关于历史学习的成果,不仅要从卷面成绩上看,更要结合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能力素养来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体系,教师要秉持科学灵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平常的课堂作业、课堂表现、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共同评价等等要素综合起来,充分考虑多方面客观因素对学生高中历史学习效率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将学生的能力素养与知识水平联系在了一起,提倡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引导他们投入该学科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验更具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相关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爱学.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J].历史教学问题,2009(6).
[2] 罗小春.关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23).
[3] 李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流程整体重构与设计[J].文教资料,2013(13).
[4] 殷正兰.新课程下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管窥[J].文教资料,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