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亚伟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 工程机械行业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端制造装备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关键立足于各种工程建筑施工、检修及相关的机械自动化作业。从前的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它经历过全球经济危机、攻克了一系列的难题和技术壁垒,以及经受住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不过近些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怎样转型升级,促使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主要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的不足,描述了工程机械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给出了工程机械转型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工程机械产业;问题;研究现状;建议
DOI:10.12721/ccn.2022.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遇到的困境

工程机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给予装备支持。具备关联性强、就业能力强、技术以及资本密集等优点,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工程机械发展的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和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现阶段,该领域仍主要是由投资拉动,借助规模效应,导致电力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整体不高,同时周转资金少,设备使用率低,公司利润、营运能力和毛利率偏低。(2)产业结构不科学。产业组织架构中,不仅有领头大型企业,也有专、精、特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形成的市场有零部件领域技术成本低,产业市场集中度低,欠缺竞争能力,配套设施能力差等问题。(3)在产业构造层面,关键零部件主要靠进口,技术能力欠缺,产品多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在产品出口体系中,低附加值产品比例较高。技术创新能力弱,品牌效应相对欠缺,缺乏产业关联性技术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能力较差。(4)投资强度大、管理能力弱、创新氛围不浓厚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工程机械行业利用外资效率低,利用外资技术取得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引入的技术吸收消化不够,进一步限制了专业技术的发展。(5)工程机械行业货运物流和供应链成本相对较高,商品流通服务落后,供应链成本费成为在我国产业迁移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薄弱点之一。(6)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薄弱,产品本身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亟待提升,主要应用领域的水准偏低。

2.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相关领域的国内研究综述

2.1关于产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理论的研究

高敬峰融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静态分析和动态变化,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基础理论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适用范围。并通过要素禀赋,关键探讨分析了影响要素禀赋变动的内在机制,主要是资金积累,深入研究了竞争优势和产业构造提升的循环发展体制。明确提出了通过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紧密结合,搭建产业内提高的研究思路,推动公司在更高效益下独立积累资本与技术,推动产业构造的更新发展。

2.2比较优势以及演化与产业竞争能力的合理研究

李钢等对我国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化趋势及关联展开了实证研究,明确了在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其要素禀赋。 尽管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比技术型产业低,但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存在比较大的优点,比较优势最强产业也是国内竞争优势最大的一个产业。我国产业竞争优势的改变与比较优势的变化程度有关。文中以东北老工业产业基地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创新发展为支撑,从比较优势的高速发展角度,在剖析产业内更新理论与产业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探讨了地区级装备制造业中存在的升级难题。科学阐述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现况和存在的不足,融合国际性装备制造业升级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市场目前实际的情况,给出了各省装备制造业更新应选用技术革新驱动模式、产业群集发展模式和外向推动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发展路线,并给出三种模式的实际防范措施和机制以及在现行政策参考演化下社会经济学、演化生物学取得的有关成效。在产业发展系统综合框架内科学研究装备制造业,讨论装备制造业系统演化结构与演化驱动力中的关键问题、市场需求、产业构造、空间布局和产业聚集水准度量,有助于明确提出产业聚集、技术转化和资源重组三种方式,并实现装备制造业整体系统的转型升级。

3.促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

通过多方位的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从各方面为中国工程机械乃至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指导和建议。本文觉得,围绕以上科研成果可以得出应主要在提高方式上塑造价值链管理核心理念,从工程机械产业中的生产制造阶段向两边服务项目阶段延伸,突显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将个性化服务作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生产过程上,正确引导和推进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由传统加工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更新速度。在管理体制上,提升工程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外部供应链,延伸完善产业链,通过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融进国际采购和供应链管理,谋取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高品质和经济效益。 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观念、全产业链延伸与责任意识、品牌和品质意识三方面。 这有别于目前我国施行的一系列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策、方案,将会为中国带来一种日益完善的产业升级中的政策支撑架构和基本理论依据。

结束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工程机械同样急迫需要进行升级改造,要求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愈来愈健全。但现在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原创性不足,缺少核心技术,阻碍了该产业未来的发展进步。因而,我国应立足于现有技术,学习借鉴海外成功经验,充分分析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研究现状,激励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推进工程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装备制造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森第,王刚.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J].工程机械产业开发研究,2019(1):17-21.

[2]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要素嘉赋的分析和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2018:36-44.

[3] 张峰.浅谈工程机械技术现状与智能化信息化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6(32):16-25.

[4] 李浩冬.浅谈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7):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