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要量持续增长,尤其是煤炭资源需求,对各大煤炭企业而言,需要加大煤炭开采力度,从以往的地表开采,逐步向更深层的地下开采转移,这也对煤矿生产掘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阶段煤矿生产掘进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研究力度,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系统化制定,为采矿生产掘进效率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1煤矿矿井设计现状
(1)通风井设计:采煤一般在地表以下的地方进行,有大量的孔,如大河井、长夜井等。每个孔和地面都是相互连接的,所以如果错误会导致空气泄漏等现象,那么通风井的设计就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科学性。不同的孔可以分开,一个或多个作为进风口,另一个作为回风口,这也保证了风向的逆流。通风口应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安装,不通风的地方应关闭。
(2)矿井倾斜设计结合不同的矿井规律和形式,可分为大、中、小型不同类型,但煤矿倾斜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煤层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倾斜,所以为了优化斜井的设计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井口倾斜,进而设计、开发矿井也必须符合实际需要,进而提出总体设计方案。
2煤矿技术改造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的管理维护方法,影响最终管理质量
煤矿机电技术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能否安全开展生产工作,所以在开展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然而从实际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情形来看,部分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不够认真,采用传统的安全隐患排查方式和常规检修方式,与新时代的设备不相适应。而且大部分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复杂,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会对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阻碍,严重时会引起各种安全事故。另外,由于某些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不能按时进行,未能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检修,也会造成机电设备的失效,从而影响到机电设备正常工作。
2.2巷道支护
巷道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在煤矿生产掘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有效提升深井巷道围岩的承受力,保障采矿掘进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采矿掘进作业得以顺利进行。现阶段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锚杆和锚索等设备配件安装不当、安装借位、支护时间长短等,无法发挥锚杆和锚索的支护作用和效果,不仅导致跑钻现象出现,也对采矿掘进作业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3煤矿方面的优化设计和建设
3.1煤矿优化模型的创新
第一,创新思维。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应作为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和过程。其次,为了调动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需求意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将树立安全观念,即“我履行的安全责任,他人的安全责任,我自己的安全责任”。
第二,创新工具。手段创新是指教育和学习手段的创新,以达到三个层次和五个层次。三个层次意味着:一、理解,对违规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的认知,提高安全意识。二、绩效考核,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挂钩;三、如果不遵守规则,违规者应与责任人和其他相关人员一起受到惩罚,造成共同承担安全风险的局面。五是指将造成的二次伤害,将发生的事故,将犯下的侵权行为,将犯下的侵权行为以及将犯下的侵权行为。
3.2局部通风设备合理选择及管理制度健全
掘进局部通风设备应合理选择和安置。首先,需要对矿井掘进工作面所需配风量、风压要求等进行充分考虑,在进行风筒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在选择直径适宜的风筒,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阻,降低电耗,在巷道断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直径较大的风筒;可根据局部通风机直径大小对风筒直径进行选择,通常使用相同直径;根据通风距离长度选择风筒时,通风距离越长,风筒直径越大,在保证最大通风长度的情况下,局部通风机供风量应符合工作面通风要求。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应根据掘进通风所需要的工作风量和工作风压进行选择,因局部通风机工作条件会时常出现变动,一旦变动范围过大,要求相关人员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选择;其次,在风筒安装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保证安装质量,对风筒插口、吊挂以及变径处进行准确处理,最大程度减少漏风量和通风阻力。另外,在进行风筒连接时,可适当增加单节风筒长度,使接口数有效减少,并及时修补破口裂缝,防止漏风现象出现,使有效风量率提高。最后,需要对风筒至掘进头的距离加强控制,确保其满足巷道风速要求,避免掘进工作面、掘进巷道内瓦斯超限。
3.3重视计算机编程
首先,对方案的代码机器数量继续宁定性,利用计算机技术特有的灵活性对使用程序进行比较,对程序结构和语言进行适当简化,同时安排不同的道路机器数量;其次,对采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然后,矿区整体设计也要提高,进行相应的优化;最后,对结果进行输出。另外,必要的情况下要改造运输系统:对原来的生产系统以及环节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尽可能地提高设备仪器的智能性、生产的连续性、能力的大型性以及系统的简单性集中性,如果条件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采取无人化采区的方式方法。
3.4设计优化模型
(1)比较大量不同的选项和应用参数,可以得到一吨煤的成本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从中可以选择布局的最优方案。(2)优化模型参数,使结果更加合理和科学。(3)描述优化模型的应用,特别是采掘和巷道维护。(4)采矿优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5)当产量达到一定长度时,产区长度应符合将产量划分为整数的优化模型的要求,可选择子模型作为生产方案。改进分析和判断功能,直接输出必要的图形和分析结果。
3.5采取优化保障措施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思维,坚持安全第一。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工作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二是宣传形式的优化和创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更加注重矿山设计和优化,结合多种宣传手段进行渗透,如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微信、微博、各种短视频平台等,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矿井的现状。
3.6适当加大阶段高度和走向长度
在采矿条件、机械设备能力和控制水平允许相应增加阶段高度、增加采煤工作面长度和采煤长度的前提下,相对减少分段数,延长阶段使用寿命,提高采煤工作面生产率和效率,充分利用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中可能遇到各种类型的煤层。为了更好地设计煤矿,需要充分利用煤矿模型,并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最经济、最安全的模型。同时,矿区的优化应从多方面着手,以提高道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确保采矿工作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刘伟.煤矿矿井设计及采区优化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0):60+62.
[2]王向东.煤矿矿井设计及采区优化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14):6-7.
[3]王晨阳.浅谈水利工程中的质量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4):78+80.
[4]杜淼.同忻双系煤层千万吨级矿井设计优化分析[J].同煤科技,2015(02):18-21.
[5]刘伟.煤矿矿井设计及采区优化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