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模式运用策略研究

木灿梅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幼儿园,674600

摘要: 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还可以丰富幼儿的见闻,促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而生活与美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此作出相关探索分析,希望能够为幼儿的美术学习增添助力。
关键词: 幼儿美术;生活化模式;运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说明艺术从生活中诞生。我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因此,幼儿的美术活动应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而幼儿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去触摸……通过切身感受才能知道原来天是蓝蓝的、云是白白的、小草是绿绿的、春天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田野课程一度备受关注,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最初的状态,越来越迎合成人的需求,返璞归真才是对幼儿的解放,在最自然的状态才能看到最本真的儿童。

一、利用好生活化素材,丰富活动内容

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想要应用生活化模式,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融入生活素材,充实美术绘画内容,才能确保美术活动正常开展。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小猫、小狗,或者其他生活用具,台灯、床、桌子等——这些生活元素必须是幼儿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引入生活素材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突破常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对美术作品进行涂色。例如:教师通过语言描述生活场景,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理解绘制出相应的生活画面;教师设置绘画主题,如快乐的一天、美丽的天空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在该阶段,幼儿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融合自身特点的生活化作品,不仅可以锻炼创造思维,体会生活中的美术艺术,还可以促进美术活动生活化发展。

二、展示生活素材,提升美术活动的吸引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模式非常重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展示生活素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灵感,拓宽幼儿的眼界,还可以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结合。

为了让幼儿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艺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从网络中寻找可用的美术活动资源,为幼儿展示一些工艺美术作品、生活美术作品视频等,让幼儿明白生活中所

蕴含的美术艺术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水果图片、蔬菜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绘制出一道心目中的菜肴。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幼儿绘制了“水果拼盘”,还有一些幼儿绘制了“回锅肉”,实现了综合性能力锻炼。这样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创作,既增加幼儿对生活艺术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还可以强化幼儿的观察意识,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信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美术思维,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热情。

三、开展针对性教育,坚持因材施教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差异化、个性化教学理念逐渐深入,相比“一刀切”的教学理念,个性化教学更加符合幼儿成长需求,对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模式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教学,才能确保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正确的艺术素养。

在美术活动中,对于绘画基础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生活化素材,如房子、苹果等;对于绘画功底较好的幼儿,教师可以融入稍微复杂的生活素材,如手工制作美术作品、绘制爸爸妈妈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绘制能力。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美术活动,不仅可以确保幼儿美术绘画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还可以优化美术活动效果,实现生活化模式的价值。

四、创造生活化情景,优化活动氛围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构建生活化情境氛围,能够让幼儿更加真实地体会生活事物,感受生活化元素的特征,对提升幼儿绘画水平非常有用。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布置为生活场景,如厨房角、卧室角、公园角等,放置一些生活化物品,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设置公园角时,可以放置一些道具花、假树以及长椅等,让幼儿描绘公园角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玩耍的孩子、散步的人等在绘画作品中,构建一幅独特的公园角作品。幼儿仔细观察公园角的生活元素,结合自身的经历,添加一些独特的美术设计,不仅可以优化美术作品的效果,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开展户外美术活动,让幼儿实地接触生活事物,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课前准备,选择既适合美术绘画练习又安全的场所,让幼儿可以观察立体的事物,绘制出生动形象的美术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突破传统课堂空间限制,还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发展。

五、借助生活体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营、所必需的教育”,其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本真,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幼儿的生活经验就是幼儿美术学习最好的奠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能够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引导幼儿从生活出发,进行美术创作,这一定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的美术发展。

如在以“美丽的荷花”为主题的美术绘画教学中,在幼儿绘画前,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自己曾经看到过的荷塘中荷花与荷叶的颜色、状态,并在课堂之中相互交流分享。然后教师可以再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构思荷花美景,绘制出自己心中的荷花。这就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幼儿美术教学体现,教学立足于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促使幼儿将抽象的、零碎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系统的、完整的理性认识,从而在生活化的经验催动下,促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六、开展生活美术活动,发现艺术之美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之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应用生活化模式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美术活动的开展形式,引导幼儿回归生活,在生活之中发现美、感受美,促使幼儿的认知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民间艺术探访”活动,带领幼儿到当地的民间艺术街或民间小作坊中、民间艺术展览馆中,走访观察,以此了解当地扎根于地方民间的艺术创造形式,如糖人、剪纸、皮影等,这样的生

活化活动开展,可以让幼儿感受艺术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幼儿会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发展。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发现自然之美”的探寻活动,如带领幼儿走出教师,到当地的公园或者山林中,探寻自然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作,是大自然的艺术展现。在这样的生活美术活动开展中,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艺术美,由此长出了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

七、结语

幼儿从事的一切都不能脱离生活,所以,幼儿最感兴趣的永远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美术活动也应来源于生活,生活为美术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材料、真实的环境、有趣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亲近生活、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幼儿才能创造出最

美的、最具生气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曲凤娟.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析[J]. 语文课内外,2020(17).

[2]张玲玲.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29).

[3]曹颖. 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策略[J]. 学周刊,2020(02).

[4]张菁怡. 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分析[J]. 新智慧,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