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机械装备制造业工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任瑞文

中国船舶集团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来在装备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家、集团公司内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及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机械装备制造业如何建立工艺安全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遏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安全风险;工艺安全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如何实现机械制造行业本质安全,从源头管控安全风险,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证,运用哪些风险辨识工具,采取哪些管控措施,最终会落到产品的制造源头工艺上来。为了能够全面确保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可控,杜绝潜在的事故隐患,根本上是要在工艺上做文章。故而,如何将安全管理充分融入产品科研生产的工艺过程,这样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艺安全管理体系。

1.构建公司工艺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模型

按照本企业科研生产产品的全流程,结合设计研发工艺过程,从公司整体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对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艺安全管理通则》的相关内容,可在公司范围内建立工艺安全管理体系“11141”模型(该模型仅作为参考,其他公司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11141”模型的构建要充分基于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既不单独成一套体系独立与其他工作之外,也不增加对其他规定性、常态化工作的冗余要求。

第一个“1”主要是要明确一个总体依据。建立工艺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指导文件就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艺安全管理通则》(以下简称:《管理通则》)。所有生产的各型产品,制造工艺均需严格按照该项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在既定的框架下执行产品工艺过程的安全管理。第二个“1”就是建立一个工艺安全管理总制度。按照总体依据,组织本单位研发、技术工艺、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操作人员等多放力量,修订本单位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并纳入单位产品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第三个“1”就是建立工艺安全风险项目总清单“一张网”系统,主要是通过表格化的形式,表征工艺安全风险项目的名称、安全风险等级、通用安全管控措施等相关内容的清单。“4”是按照工艺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与特殊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的4项工作记录,即为安全评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变更安全管理记录、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记录。第四个“1”是建立安全源头管控隐患一清单。主要是体现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日常安全检查、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等多项隐患排查过程中针对检查问题结果中涉及的工艺安全源头管控隐患建立清单管理,并在工艺安全控制措施中予以源头管控。

通过上述工艺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才能够充分将本公司内产品的科研生产工艺安全风险做出较为精准的识别与防范,切实能够采用源头管控的思想事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安全度。下文将详细介绍每项工作流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成果输出内容。

2.建立健全工艺安全管理总制度

按照最新《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以及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在策划开展工艺安全管理工作前提必须要建立健全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并纳入本单位产品科研生产管理一并进行同级管理。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能够覆盖到公司所有产品的各项生产产品的工艺过程,并明确工艺安全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记录、变更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必要时,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应增加单位所在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相应要求。

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企业在实施工艺安全管理中,还有可能涉及到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实施前的交底与确认制度、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变更管控制度、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实施前的安全评审制度、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监护和提醒制度等多项体系性文件制度。 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看,体系文件的趋于复杂、执行过程的繁琐、各项业务过程的交叉叠加与重复等等现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隐患,尤其在中央、国有企业等时有发生。故而,在工艺安全管理这项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既无相应法律法规要求也无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当前,企业在做好顶层的制度策划方面,尽可能建立一项完整的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中应严格对照《管理通则》要求,按照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全过程实施与监督的流程,明确各个节点的制度要求,建立总制度下的分项管理实施细则,纳入统一管理,通过流程节点进行制度实施,能够充分确保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充分融入到产品生产策划与制造过程中来。

3.全面梳理产品全过程工艺安全风险,建立清单式管理机制

清单管理实际上就是全面识别产品设计制造所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法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项目,通过表格化的形式,围绕产品特性建立表征工艺安全风险项目的名称、安全风险等级、通用安全管控措施等3项主要内容的清单,输出“一产品一档案”管理,并建立动态变更机制。

在如何界定工艺安全风险项目方面,识别过程应由单位工艺技术管理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通过对本单位所研发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析,按照生产作业项目所选取的工艺技术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导致作业人员伤亡和职业病。工艺安全风险项目主要围绕5个方面进行识别。一是对操作人员身体负荷要求较高、对安全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二是采用易燃、易爆、高度、高危粉尘、腐蚀等产品和物料的项目;三是存在冲击、振动、噪声、辐射、明火、高压、高低温等危害因素的项目;四是作业环境复杂,存在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对场地通风和照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五是其他需考虑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项目。

通过将上述5个方面的内容与本单位研制的产品工艺进行比对,提取识别生产全过程潜在的工艺安全风险,建立清单管理,并纳入生产过程的制造工艺中,充分有效的落实到位,即可从源头上消除设计、研制阶段的安全风险,做到风险预判、风险受控。

4.落实产品工艺安全分级管理,有效融合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理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级主要是对公司整体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要覆盖到体系范围的所有场所、活动、设施、人员、环境和材料,对各类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在此次评价过程中,单位应将识别出的工艺安全风险项目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一并组织开展。除通用的评价手段、评价方法、使用工具等方面之外,应将工艺技术的危险性、成熟度也融入其中,将工艺安全风险项目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详细划分。

划分原则可参照安全风险管理四色分布图(红、橙、黄、蓝)的划分依据,划分为四个等级,重大、较大、一般、低。作者个人认为,低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对于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产生的事故隐患为“小概率事件”,为了能够确保工艺安全管理的可执行性,低风险可不作为公司工艺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不必要纳入清单进行管理。故而,工艺安全风险项目的级别可直接明确为三级判定,具体为一般、较大、重大工艺安全风险项目,均纳入清单管理,对各个项目的安全管控措施进行必要的补充与细化,并分级分类进行评审。

参考文献

[1]张英香,王吉武主编.《守规程 保安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践》.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7

[2]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细则——舰船装备制造企业.2021.3

[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一岗双责”审查清单.2023.7

[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艺安全管理通则(EJ/QJ/HB/CB/WJ/SJ 30001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