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雾霾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如何在保证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大气污染,根治雾霾污染,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研究雾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一些主要特点,其次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于雾霾的治理提出几点立法体系和实施环节方面的对策。
一、雾霾频发的环境法则反思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仅要认识人类的存在,而且要认识自然世界的存在并尊重自然。美国环境伦理学家洛勒斯顿说:“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一个有机的社区,是一个生命单位。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它。换句话说,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取决于它。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生存所积累的太阳能阴霾的出现必须认识到,在反思的过程中,尊重自然和理解自然确实尊重人类当转化人类自然或某些活动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逻辑科学的“主体-客体-主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当企业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时,必须遵守客观的法律,不仅要尊重自然并考虑个人忽略多数人,而且幸福可以确保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我国雾霾治理的环境立法完善对策
(一)结合雾霾治理现状,确立立法基本原则
在政府进行空气监控和雾靈污染治理时,不能一繳而就,一昧采用极为眼严厉的措施对企业生产和工厂日常运行进行限制,而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环境污染来制定对应的环保措施。结合目前我国治理情况来看,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治理方面的技术水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有效协调这H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通过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并结合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指标,此来对这类温室气体加W控制,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管理工厂运作,使得其能够一种更加经济环保的方式投入生产。
(1)市场化原则。在以往构建的治理体系中,随着十兰五规划的提山,国家在对雾霾污染治理时,逐渐融入了社会各界的因素,确立市场化原则,通过调动市场个体在该方面的积极性,是提升雾霾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2)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制最为基本的原则。所以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在对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政府在进行工厂管理时,可W不断向公众传输环保、节能的概念,让公众树立自主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低碳出行等等,使得公众能够广泛参与到其中。
(二)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强化立法监督管理
要全面治理环境,有效校制雾霜污染,完蒂相关方面的法律体系是最为基本的先决条件,首先是立法方面。转变传统的立法观念和模式,将环境保护作为最首耍的立法原则,并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来减轻经济因素在保护法中所占的比重。
结合我国当前污染情况来说,大气污染是影响区域最大,最为复杂的因素,除了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还给人体身屯、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相关单位要在充分考量我国的雾靈污染和大气污染现状之后,制定出相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有效控制PM2.5的排放。具体来说,笔者认为,相关单位还需要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第H条加以完善修订,将区域之间的合作治理融入到其中,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大气保护交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W此来共同对雾靈污染问题加以治理和控制。
(三)构建法律追责制度,提升立法实施质量
目前之所以各项大气污染治理方案难W有效施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未构建相应的环境责任,对此,建议构建法律追责制度,提升环境立法的实施质量。
第一,完善司法诉讼机制,国家要完善诉讼机制,准确划分原告资格,并加大对区域的监督力度,即使民众未及时向相关政府部口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相关的检察机关也可W直接提起诉讼,从而来保证诉讼机制得以顺利施行。
第二,当下我国在环境治理之中最大的问题之--便是处罚为度较轻,至于企业或个人认为牺牲环境所获取利润远大于所受处罚。而在西方国家,对环境的破坏则是L义畢罚著称,在美国加州,如果企业不能有效控制其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大气造成了一定的惩罚时,就需要按日进行处罚,罚金最高可达每天5万美元。这些都值得立法巧考量的,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以牺牲环境获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必须予W着重处罚。
第三,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从企业和个体两方面同时进行。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要对污染物排放加以控制,加强政府的监督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调控该一元素。比如前文提及的征收税务等,征收税务主要是针对那些污染较为严重且不达标的企业而言,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但是为了保证这类企业的正常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还需要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津贴。对于表现较好,环境监管和污染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而言,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来充分调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发展,雾霾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而这一现象本质上是由于人类发展违背了自然界的基本法则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必须要重新对人与环境的法则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工业社会进程中对于雾霾治理的立法工作进行分析借鉴,为我国的环境立法工作提供了启示。最后,结合我国的雾霾治理现状,从环境立法基本原则、立法实施监督、法律追责和激励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雾霾治理环境立法工作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推动我国的雾霾治理立法进程,强化雾霾治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爱鑫. 京津冀雾霾防治联合预警和应急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2]尹晓玉. 我国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3]温晋锋,王赟.雾霾治理立法:趋向与反思[J].人民论坛,2019(14):101-103.
[4]肖建华,陈思航.中英雾霾防治对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02):79-83.
[5]陶品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美国立法经验:1943-2014[J].城市发展研究,2019,22(04):9-13+24.
[6]王波,郜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创新研究——基于现代环境责任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9(03):1-8.
[7]宋怡欣.碳金融法律制度国际演进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9,31(02):44-49.
[8]宫长瑞.“雾霾”引发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江淮论坛,2019(01):147-151.
[9]左长安,邢丛丛,董睿,康翠霞.伦敦雾霾控制历程中的城市规划与环境立法[J].城市规划,2014,38(09):51-56+63.
[10]白洋,刘晓源.“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