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徐斌

克州环境监测站,新疆阿图什,845350

摘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行业规模的拓展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为此重视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需要通过良好的环境监测、了解当前生态环境的真实状况,在可行性保护措施有效贯彻实施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化,构建更利于人居的优质生活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根基。为此,环保部门应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现状,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科学应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作用的更好发挥。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重要作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对于环境保护部门而言,可利用环境监测进行生态环境相关信息的获取,检测生态环境状况与标准程度是否契合,可通过所获取信息的科学利用制定可行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还可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判定当前环境的污染度 状况,排查污染源,针对性进行污染源的治理与改善。因此,环境保护与环境质量优化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必然途径。

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1可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资料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需基于环境质量的具体情况而开展,需要分析环境问题,并针对性进行保护对策的制定。环境监测工作的应用,则可在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下实现更加详尽与准确的环境数据信息获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环境质量情况信息支持,使工作人员更加清晰与全面的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排查出污染问题产生的源头,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可行的环境治理方案。同时,还可利用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实现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组成结构,从而基于目前的污染程度而实现针对性的污染治理。

1.2可帮助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工作目标导向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需在明确环境污染源头的基础上进行治理方案的制定,如若不进行环境状况的全面了解便实施治理,必然难以取得高效且理想的治理效果,或是治理的同时污源问题仍持续发展,会制约治理效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于治理工作开展之前进行环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估与数据分析进行污染源位置的确定,相关部门可根据污染源分布部署环境治理方案,并针对各污染源有害物质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可在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下为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工作目标与工作导向。

1.3可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建立的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健全法律政策的保障,虽然当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法治性不断提升,但仍需要持续进行法律政策的优化与完善。而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则可通过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与统计而为法律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为法律的健全、环境保护标准的规范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遵循相应法律规范性开展,确保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2.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方面的问题分析

2.1环境监测体制有待健全

由于当前环境监测未全面开展,部分生产单位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有限,未能毫无遗漏地监测自身生产过程,致使环保部门难以及时性与全面性了解到生态环境情况,导致生态环境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进展。正是由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未能科学完善的构建,因而部分单位在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不仅限制了其环境意识的提升,也易导致生产工作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2环境监测技术尚需优化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使相应的环保部门获得更加全面性的数据,借助这些信息能够制定更加科学性的治理方案以及保护方案,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所出现的污染源种类也逐渐增多,当前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不能够获取到全面性的数据信息,这也就需要不断的去加强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监测作用,从而获取到有利的信息。

2.3环境监测基础设施需要完善

环境监测基础设施是保障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目前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的建立并不完善,制约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效果的发挥,制约了环境监测价值的展现,致使部分生态环境治理方案未能科学制定,或是在数据信息支持不够全面的境况下导致治理资源损耗量过大,或是未能及时进行突发性污染的治理,使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

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3.1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在生态环境保护当中能够更多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就需要不断去推动各项制度建设工作,明确规范出应用环境监测技术标准,针对不同种类企业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环境问题,制定出更加具体性环境保护方案,从而推动相应企业不断去提升自身环保意识,加强对于生产技术优化改革,以降低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同时,更加全面性地建设相关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并可充分发挥警示监督作用,督促企业不断去进行改善。各项制度建设能够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手段,及时获取企业生产各项环境信息,有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治理。

3.2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深度

为了有效提升整体环境监测水平,需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工作,将环境监测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及时对超出检测标准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预警以及报警,促使相应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环境污染现象进行治理,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在环境监测当中,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逐步拓展环境监测范围,使监测内容更加丰富,使整体环境监测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从而帮助相应环境治理人员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理措施,提升整体治理水平,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

3.3优化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护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作用,环保部门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充足,做好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的建立、保养与维修,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均能正常发挥性能,在此基础上确保环境监测技术效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分布,确保全面监测各个区域范围,并要及时检测基础设施应用状况,实现数据的完善性与准确性获取,实现数据信息的精准分析、科学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从而为环境治理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结语:环境监测工作的良好开展,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营造更加良好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良好运用环境检测手段,相应工作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工作,以便于从专业角度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更新和优化,获取到更加全面的环境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升,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洪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作用及措施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9(2):160.

[2]沈贤永,张丽莉.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作用及发展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7,29(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