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沟通交流、文化理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培养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保证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一、巧设课堂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问题环节是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教学组织的一个关键部分。有效的问题环节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目标、学习任务、知识点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还能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加深对整体细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学情和学生的主体特点,灵活设置探究问题,把握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在问题目标的导引下,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在问题内容的设置上,教师还应把控范围和难度,如设置较为简单的课堂问题,学生轻易就能回答,无法起到引思促学之效;如设置较难的课堂问题,学生一时间找不到解决的突破口,就会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卑、抵触等问题。由此看来,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内容,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预设原则,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问题,保证学生主体探究的实效性。此外,课堂探究问题的设置不应以单一问题和回答为主,教师应展开及时的追问,保持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另外,学生在问题环节出现“卡壳”时,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补充出来,而应及时指导学生的解析思路,保持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自我理解,加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难免存在差异化学情,导致学生在整体的学习效果上存在不均衡发展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活动,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主体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效益。此外,在关注个体培养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整体的发展状态,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合作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体现协作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效果。在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合作方式、合作时机的运用,保持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发展性。如在合作时机的运用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观念观点、情感价值等问题展开合作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不仅能解决学生个体认知不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整体得到共同发展。
三、构建群文阅读结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文本理解的基础技能。通过对学生主体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当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阅读速度较慢、文本理解不足、中心把握不准等,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言水平难以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从方式上找问题、从教法上寻创新、从主体上提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群文阅读是围绕一定的阅读目的或目标,将多篇文章进行聚合阅读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者的阅读效率和理解层次。将群文阅读渗透于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主题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得到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储备。如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文章的主题特点,构建以战争背景下的儿童小说为议题的阅读架构,引出《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两个小八路》等文章,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其背景故事,更易于渗透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价值导向。通过群文阅读的背景架构和引文实施,既能提高学生个体的阅读质量,还能使课堂整体的组织性有所保证。
四、遵照新课改精神,丰富微课应用内容与资源
相较于积累知识,“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也更为灵活。为达到最佳的教学品质,教师需要适当突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一方面是将教材知识按照题材、目标等因素进行重新整合,另一方面是突破课堂限制,将语文教学扩展至校园和家庭。而微课具有丰富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多元化的语文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诗词、故事、散文等题材进行专题教学,并且制作系统化的微课,讲解各种题材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等。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以便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微课,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历,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浅薄,对于部分知识缺乏相应体验和印象,很难深入理解知识。利用微课能够对此加以弥补,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一些关于名胜古迹的文章时,部分学生并未见过这些名胜古迹,很难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相关画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丰富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效方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得到加强,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广大教师应从学生主体出发,秉承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优化组织形式,从而为学生的主体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迎春.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20(5).
[2]张恩东.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