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媒体”概念及特点
“融媒体”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它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完全不同。“融媒体”包括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互联网和手机是其传播的主要载体,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及时、多样、内容全面的信息服务,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已经全面渗透和应用到各行各业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是“融媒体”的主要载体,涵盖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移动通信等多方领域的技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我们熟知的数字电视、网站、微博、论坛等都是非常常见的“融媒体”。新媒体的信息特点是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如视频、音频、语音、图形等,内容广泛全面,即时性好,受众面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媒体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多媒体技术、现代传播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有力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道德规范、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等,以网络安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传播和控制为基本方法手段,从而让高校学生能够形成符合社会、国家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
因此,在新媒体的时代环境下,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方法和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进而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理念,这是高校工作者在“融媒体”环境下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融媒体”时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吉林省的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融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微博、微信、网站和直播等媒介,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新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希望全国各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融合,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起来,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时代感。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比如通过“融媒体”平台,许多教师的课件资源实现了共通、共建、共商、共享,网络思想政治学习不再只局限于本校、本地区的内容,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家都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课件资源。与此同时,“融媒体”数字化、即时性的特点,还可以帮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教师随时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进行网络政治建设,引导高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思想的教育和重塑。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方面
“融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即时性,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简单和便捷,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看资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但“融媒体”时代也因为信息前所未来的集中,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一则这样很容易让高校大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份依赖于“融媒体”信息;二则“融媒体”信息鱼龙混珠,很多高校大学生判断力和立场不强,很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所影响,进而导致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出现偏差,最终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
(二)思想政治环境方面
对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融媒体”具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则“融媒体”因为自身的特点,会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便利,能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全新的局面;二则“融媒体”信息会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冲击,很多思潮和思想的涌入,反客为主,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和观念正在被高校大学生们所遗忘。三则是“融媒体”一触即发,影响力非常巨大,很多思想和事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无限放大,其中不乏不良和消极思想,给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考验。
(三)信息舆论导向方面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无空间、时间、内容和主体等方面的限制,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射点和接收点。高校大学生虽然大多已经成人,但是还没有接触社会,心智还不太成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和引导,不利于树立健康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都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四、“融媒体”时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对策
(一)创新工作观念
与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环境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这就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他们只有适应当下的环境,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学习的全新需求,能够培养出更多与社会接轨的高校人才。
(二)提高媒介素养
媒介使用在“融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能够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从设备投入、人员配置和技术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设计组织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三)丰富工作方法
在高校开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加强创新,特别是针对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而不只是照本宣科,只把教学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之中,而是能够利用“融媒体”多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工作方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等平台和设备,能够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用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方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内容,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
(四)加强正面导向
“融媒体”环境下,因为信息量非常复杂,所以要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加强对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帮助他们能够从“融媒体”中获得更加健康、有用的信息,进而帮助其更加健康地成长。否则这些高校大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失去对于繁杂信息的判断力。
结语:当前,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与创新,吉林省高校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与工作理念,百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式与时代的变化,不只局限于主流媒体,而是与时俱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渗透应用了“融媒体”技术,并把其当作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进而给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工作局面,能够让高校大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进而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越来越良性,越来越健康。
参考文献:
[1]臧海群.传播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03(6):89-92.
[2]程军祥.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理论再探[J].新闻知识,2008(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