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加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优化探讨

李静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 结合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与矛盾,明确人力资源优化的基本原则,推进落实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为石油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优化
DOI:10.12721/ccn.2022.1571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面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现实矛盾,如何盘活用工总量,提高用工效率,缓解用工压力,整合内部资源,盘活内部劳动力资源,缓解用工短缺问题,促进人员和队伍结构的优化是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经营需要与劳动力补充的矛盾。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递进,维持生产的工作量持续增加、基础设施老化、维护工作量大幅增加,存在劳动力的刚性需求,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岗位配置的不平衡,尤其是特殊工种接续严重不足、缺口较大;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劳动力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现象,业务骨干、特殊工种队伍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与生产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剧。从基层人力资源现状看,一方面是一线生产岗位缺员,班站人员非常紧张,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后勤辅助”岗位相对人浮于事。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开发环境影响女员工作用的发挥,很多工作岗位不适应女员工劳动用工。一些突发性事件活动占用较多人员,使本来人员紧张的情况更加严重。大部分油区油井站分散,井距长,管理难度极大,这些原油开发环境和自身特点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2石油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基本原则

2.1人力资源优化必须坚持以保证实现石油生产开发经营目标为依据

人力资源优化的科学标准应是保证整个生产过程连续、协调进行所必须的人员数量,盘活现有劳动力存量,应在依据先进科学的定员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必须以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所需的人员为依据。

2.2人力资源优化必须坚持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在保证实现石油企业开发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加强人力资源优化,盘活存量,应遵循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首先,人力资源优化时需要依据科学的定员标准。只有参照科学的定员标准,才能测算出合理的定员,然后根据人员余缺情况,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使劳动力合理的流入、流出,实现精简、高效、节约的目标。其次,提倡一才多能,便于流动。在人员储备比较富裕的情况下,及时将人员送去参加培训,既可以扩大员工的知识面,又使员工掌握了多种工作技能,以便在需要时随时流动起来,这对挖掘劳动潜力,实现精简、高效、节约具有现实意义。在保证实现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加强人力资源优化,盘活存量,应遵循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2.3人力资源优化必须坚持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在盘活劳动力存量时,不仅涉及到人力资源的质量,还要涉及到不同劳动者的合理使用。各类人员的比例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在做这项工作时,要认真分析、了解员工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工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还要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即对每项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环境条件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调整到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工作岗位上,定员工作才能科学合理。

2.4人力资源优化必须保证石油企业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加强,需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标准的良好的内部环境,环境的创造离不开政策的依托和决策层强有力的支持,只有领导层和广大员工统一思想认识,才能形成上下一致的风气,便于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开展,只有在科学人力资源优化的基础上,才能盘活现有的劳动力存量,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的流动。

2.5人力资源优化标准必须坚持适时修订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生产任务的变动、技术的发展、劳动组织的完善和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定员标准应作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标准的老化,势必影响到人力资源优化标准的科学合理性,没有科学合理标准,更谈不上劳动效率的提升,难以让员工群众接受。所以,定员标准应及时修订,才能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开展。

3推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主要措施

面对石油企业用工总量控制的新形势,要以挖掘内部用工潜力为着力点,通过定员、盘活、提速、优化等措施,有效降低石油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劳动力需求。

3.1实施劳动用工“三化管理”,夯实用工管控基础

要探索实行“三化管理”的方式:一是动态化管理。主要是根据石油开发生产经营项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单位定员,实现定员的动态管理;二是现场化管理。主要结合班组实物工作量调查评价体系及标准,如评价体系要综合考虑各基层班组开井数、综合含水、油井管线平均长度、掺水管线月平均穿孔次数、注水(污水回注)及注水井平均投产年限等为依据,测算出基层班组的实际工作量及用工总量,实现定员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三是价值化管理。主要是提升人岗匹配水平,将年龄大、病残的员工投放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价值。

3.2优化组织形式,科学岗位配置,满足开发生产需求

要重点做好岗位设置的分析和研究,实现岗位的最优化配置。要建立石油企业劳动力市场,对缺员岗位在进行公开招聘,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特殊工种上岗操作培训取证后上岗,保证充足的人员配备。

3.3运用经济杠杆,发挥薪酬激励,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要重点针对油区位置较为特殊,员工工作所处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人心流向系数相对较低的情况,在力争改善偏远井站工作条件、环境的同时,合理的利用经济杠杆提高岗位吸引力,既保证偏远井站人员的待遇,同时也保证石油企业对偏远井站人员管理不出现空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偏远井站成为热门井站,使人员配置由被动便主动,减少对偏远井站管理难的压力,有效地促进劳动力作用的发挥。

3.4充分发挥好女员工作用

在超前考虑开发生产需求,加强培训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储备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女员工的劳动能力,以有效的缓解员工整体紧张的矛盾。

总之,要通过人力资源优化,深挖内部人力资源潜力,加强劳动力高效配置,持续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了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提升。当前,随着石油企业员工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在用工管理上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不断的总结经验,使劳动力配置更有效,劳动力结构更优化,为石油企业开发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胡凤玲 上官学进,胜任力视角下人力资源审计管理体系设计,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2] 赵捷,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合理配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第4期

[3] 张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中国商贸,2014年第11期

[4] 贾德珍,神华新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第4期

[5] 贾红民等,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国有企业文化,2011年第5期

[6] 王民先,基于提升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劳动组织优化,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

[7]金晶晶,浅谈强化职工培训促进人才成长,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