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邢二涛

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新时代以来,为了更好的统筹城乡发展,释放广大农村的发展活力,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断探索完善其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五字方针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蕴含丰厚的内涵,是一项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一项事业。其中,我们要重视到农村妇女这个大群体的力量,把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妇女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农村妇女发展,鼓励农村妇女群体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达到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 农村;妇女;乡村振兴
DOI:10.12721/ccn.2021.1589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坚守在农村土地上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儿童。在这个过种程中,农村妇女往往担负起赡养老人,教育儿女的作用,提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把农村和村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好美丽乡村。在这项工作中,农村妇女数量庞大,积极性高,只有挖掘和整合出农村妇女群体的资源,才能为乡村振兴更好的提供动力,才能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农村妇女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强创造出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村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人口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加之,近年来,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出现,部分村民将土地的使用权转租给其他人,保留了自身的承包权,又通过转租获得了受益。这样一来,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更有效率,蔬菜大棚、花卉种植、瓜果种植在农村也逐步增多,这种规模化种植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大量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往往选择到这些大棚里面工作,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男性劳动力外流,农村妇女成为了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留守在农村的妇女进入到这些大棚里面工作是现实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些大棚种植,劳动强度和精细化程度更适合农村妇女。大棚农业劳动强度并不是太重,女性也能够适应。大棚农业可能对精细化要求较高,工作可能琐碎具体,女性平时就在自家田地工作,工作经验丰富,心思细腻,更能把大棚管理好。因此,农村现存的特色大棚农业既能为农村妇女提供工作岗位,农村妇女也能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大棚农业工作。此外,近年来,国家为了扶持农村的发展,给农民创造更多、更便利的工作条件,在村落附近开设了许多工厂,无需让村民外出,在工作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依据农村工厂开办情况来看,开办的工厂类型有食品加工厂、服装制造厂、轻工业组装厂,这些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准确来说,是需要更多女性工作者。因此,农村妇女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利用便利的条件,主动进入到这些乡镇工厂工作,既能提高自身的收入,还能为乡村经济振兴贡献自身的力量。农村妇女在保持农业生产活动不动摇的情况下,发挥自身优势进入服务和加工行业,更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科学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发挥农村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维护好、建设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上来。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实现。依据实际情况来看,女性花费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普遍要高于男性,她们在维持家庭卫生、营造优美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不仅要求经济振兴,也十分注重生态振兴、强调生态宜居。发挥农村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受生活方式和自身卫生习惯的影响,女性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追求,她们愿意通过自身的参与促进生态环境的提高,她们能够关注到自己生活附近的环境问题。农村妇女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大部分农村妇女都喜欢种花种草来装饰庭院,她们都会把自己的院子和房子周围收拾的干净又卫生,这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相关的基层领导应该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既可以通过免费为村民发放花苗草种,鼓励农村妇女种植花草,美化环境的热情,也可以适时开展一些讲座,聘请专家向农村妇女群体传授花卉、果树种植和打理的经验,这样不仅能鼓励她们的种植热情,更能以科学技术給她们提供帮助。第二,农村妇女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来,还表现在农村妇女群体对子女环保意识的培育方面。在平时的生活中,农村妇女通过自身的带头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子女的环保意识起到培养和教育的效果,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子女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孩子品德素质的教育一般由妈妈来引导完成,妈妈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教育子女不要乱丢垃圾、要爱护花草等这些思想,在妈妈这种经常性的引导下,能够规范子女的行为,既要使得他们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也要让他们成为优美生态环境的受益者。鉴于此,在乡村振兴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环节,农村妇女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的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应该引导孩子树立环保的意识,只有共同发力、广泛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才能取得良好实效,乡村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方面的振兴。

三、发挥农村妇女以家风促进良好乡风方面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仅在于振兴农村的经济,更应该着力提升村民的生活面貌,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增强村民居住的幸福感和生活的满意度。文明乡风的营造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家庭的努力,其中乡村社会大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个小家庭良好家风的促成。

家风具有稳定性、传承性,子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是子女成长中的第一个生活单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环境和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习惯都在无形中发挥着示范作用。因此,良好家风的培育至关重要。乡村振兴中强调的乡风文明,具体来看,是由无数个家庭中良好的家风组成的。女性在家庭氛围的营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村妇女扮演的角色更是如此。在部分农村地区,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妇女则承担起了家务劳作、照顾公婆、教育子女的重任,在家务劳作中,农村妇女表现出勤劳、坚强的品质;在照顾公婆时,农村妇女表现出孝顺、担当的品质;在教育子女时,农村妇女表现出慈爱、耐心的品质。这些形成良好家风的优秀品质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由家庭成员中的女性无形中表现出来的。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文明的乡风,离不开这些这些良好家风的培育。因此,一方面,全社会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农村妇女群体自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乡村振兴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农村妇女群体也有有大局意识,要站在高远的位置看问题,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也要用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全面振兴带动乡村的发展。这项事业的实现,离不开各方资源的充分调动。农村妇女作为社会成员中的重要群体,要自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全社会也要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创造外部环境,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早日实现,才能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