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对湿地生态林业工程相关问题的研究

陈敬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湿地服务中心

摘要: 湿地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工作主要是以生态保护的理念为指导,以湿地环境情况为落脚点,借助一些造林管理技术方案,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本文重点从保护环境、恢复环境以及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研究在科学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如何发挥湿地的使用功能。相关建设工作应当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由政府出台管理政策。
关键词: 湿地生态;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观
DOI:10.12721/ccn.2021.1571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进行湿地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工作,需要了解什么是湿地,结合湿地特点制定生态建设计划,真正改善当地环境。由于不同地区在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实际适宜制定的湿地建设及管理方案不同,需要以因地制宜的理念为指导,调整工作内容及方向。

1.简述湿地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

1.1湿地

目前对湿地的认识不同,定义也较多,但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湿地是具有多水(积水或过湿)、独特的土壤(水成土、半水成土)和适水的生物活动的独特景观。湿地的保护工作是目前生态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需要政府部门提高重视。

1.2生态工程

湿地生态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湿地建设或天然湿地改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达到污水净化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物质生产与强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目的。生态工程的建设任务能够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建设价值。

2.湿地生态林业工程的具体建设思路

基于湿地林业建设工作是维持多样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各地林区都需要结合湿地特点,积极拟定环境管理计划。具体管理任务应当从保护环境、复原环境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2.1保护环境

关注湿地建设情况,科学融入生态保护理念,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湿地环境,要先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类型,确定湿地的覆盖面积,关注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是否达标。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机制,常见方法是进行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湿地区域。同时,在湿地周围张贴宣传标语,并通过媒介传播渠道,提高受众对湿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为保护小块重要湿地,可建设保护小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征地,杂物清除,隔离带建立,道路建设,标本室,科普宣传教育室,设永久性界碑,永久性标牌,铁丝网围栏,宣传牌,购置相关仪器设备等,保护小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方式。针对湿地区域的人为活动因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对于居住在湿地区域周围的居民,应当采取移民措施,迁移居民。采用这种方案需要提前与居民沟通,并需要为居民提供适宜居住的地区,提供相应的补偿。

2.2恢复环境

针对湿地已经出现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恢复环境的计划,是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关键任务之一。从林业部门的基本工作任务角度出发,需要根据湿地环境特点,选择一些合适的植被品种,通过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来改善湿地的气候环境,达到涵养水土的效果。同时,应当考虑展开湿地生态补水工作。要在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兼顾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以及上下游,左右岸用水,采取工程措施,从邻近地区引调地表水向湿地补充水量。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引水河道综合疏浚和整治,闸站修建和改造,引水渠修建,堤坝修筑和维护等。

另外,应关注人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等问题,根据这些污染的种类,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研究过滤、吸附、净化污染问题的方法。应注意,如何控制污水排放与减缓富营养化过程,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应展开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根据湿地退化原因,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对功能减弱,环境退化的各类湿地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生态恢复。对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重建。湿地恢复主要包括退耕还泽,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和红树林恢复四项工程。

2.3环境可持续发展

建设湿地生态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推动区域生态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要关注如何通过湿地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水土环境质量。有必要实施可持续利用的示范项目,以建立不同类型湿地开发和合理利用成功模式,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其主要包括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和湿地公园示范工程两大类。实际上,拟定可持续发展方案,需要在保护环境和恢复环境的基础上展开,这项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有一定的工作难度。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的开展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湿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注意事项

在制定湿地保护和建设计划时,应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出湿地的利用价值,协调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3.1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应当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推出扶持政策。考虑如何寻求科研、规划、开发商、民众多方合作,合力促进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在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比如,依据湿地所处的立体条件和在城乡整个游憩体系来规划、设计,开发游憩产品。这样既保留了湿地的自然性特点,又能形成差异化的游憩产品,完善游憩体系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湿地的功能价值。

3.2做好统筹规划管理

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时,要提前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情况、气候特点以及人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确定工作方向,合理拟定工作计划。要统筹全局,将湿地生态林业工程的任务,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在优化工作思路时,应做到: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

结语: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从湿地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关键是要统筹兼顾,从全局角度出发,关注生态、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湿地被破坏的实际情况,分析引发破坏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宣传环保理念,制定环境管理机制,对污染行为进行惩罚,并研究有效治理污染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