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资源的健康生长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做好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工作,降低树木的死亡率,管控林业建设工作的经济成本。还需要从树木的可燃性角度出发,做好森林火灾管理工作,全面保障林业资源的安全。
1.以预防为基础展开森林火灾管理工作
火灾管理通常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火灾预防,二是火灾救援。以预防为基础,定期排查林区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降低火灾的发生率,是林业局在保护林业资源安全时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
1.1分析起火原因
在制定火灾防范计划之前,需要先结合日常的林间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出哪些因素会引发森林火灾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制定解决对策,能够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效果,降低火灾发生率。一般来说,林区存在可燃物、气候干燥,是造成火灾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类,其中主要是人为火源。所以,新时期的火灾防范工作应当从建立预警机制,进行防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等角度展开。
1.2行政防火措施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乡、村以及村民小组都应建立相应机构,并制定防火措施和责任制。以法治火,以国家《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对引起森林火灾的责任者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利用严格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规范林业管理人员的日常各项工作行为,让他们能够自觉完成林间防火管理工作。还可以在林业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好对游客旅游行为的管理,应严禁在林区点燃明火。比如,可以在林区设置禁止吸烟、炊烟的标志,并安装监控装置。一旦发现这些行为,及时采取批评教育和罚款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重视,以此来推动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技术防火措施
设置防火隔离带,确定林木资源的栽种密度,关注环境温湿度情况。同时,融合现代化技术,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使用专业防火技术展开森林火灾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林业管理工作团队,并为他们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用于进行火灾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比如,在林区内部安装温湿度感应器,设定温湿度的取值范围。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较小,就会发出警报。同时,可以设置自动洒水装置,定期对树木进行洒水养护工作,解决自然气候引发的火灾问题。
2.针对森林火灾的灭火救援及善后工作
当林区实际发生火灾时,应第一时间根据火势、火情,拟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2.1救火工作
发生森林火灾,应迅速组织力量扑救。扑火是极其艰巨而复杂的战斗,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领导一定要亲临现场组织扑救。火灾比较大的,应组织临时扑火指挥部,紧急制定救火应急预案。比如,当乡村发生森林火灾时,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各行各业要积极配合,林业站要协助政府组织扑救林火工作。这就表示,指挥调度工作水平,将会影响火灾的救援效果。此外,引发火灾问题的原因、火势大小。发生火灾时的风向、风力以及林区地势结构特点,都是在制定救火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2.2善后工作
森林火灾扑救结束后,立即对受灾林区进行损失调查和统计工作。调查人员要深入现场,测绘火场图,然后求算面积。林木损失调查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在标准地内,应分别对烧死、烧伤和未烧伤的林木进行调查,确定损失。损失程度标准如下:烧毁木树冠全烧焦,树干严重被烧,伐后不能做用材的。烧死木树冠2/3以上被烧焦,或树干形成层2/3以上被烧坏(棕褐色),树根烧伤严重,树木已无恢复生长的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烧伤木树冠被烧部分在1/2以下,树皮烧伤不严重,有恢复的可能性。未烧木树冠未被烧,树干、树根未受伤害,仅外部树皮被过火燎黑。按上述四类分别统计林木株数与材积,推算总的损失。
3.优化森林火灾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基于火灾问题的严重性,在进行火灾管理工作时,应注重不断总结日常工作经验,研究提升森林火灾管理水平的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
3.1协调各方面力量
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协助乡镇政府制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规划和防火扑救措施,并督促各部门按规划的要求完成任务。进入重点防火期前,协助乡镇政府对防火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协助落实防火值班、扑火队员的培训及村级专职护林员巡逻报警等有关工作。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扑火队伍的组织协调工作。
3.2统计工作数据
当火灾扑救工作结束后,应调查起火原因,并统计火灾造成的损失。将救火方式、各部门对工作指令的响应情况等数据信息记录下来,建立火灾管理档案。通过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发挥出这些数据信息的使用价值,方便找到优化火灾管理方案的具体方向,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及水平。在新时期的发展进程中,火灾数据统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智能化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3.3安全管理工作
不论是在前期排查火灾安全隐患,还是在后续实际展开火灾救援工作时,都应当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这需要先考察员工的防火、灭火能力,并以思想教育的形式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定期检查防火、灭火装置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及时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此外,在工作中可以落实责任制,观察员工的日常防火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结合工作具体情况制定奖惩结合的管理机制,端正员工的火灾管理态度。由于防火和灭火工作需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因此,还涉及到组织结构建设的环节。想要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衔接,就需要为各部门建立便捷的沟通交流渠道。重点要结合新时期先进的防火、灭火技术,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工作,以降低火灾管理工作难度。
结语:在预防火灾的过程中,应当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建立火灾防范机制,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有效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几率。同时,应对比各种火灾防范技术的应用优势,合理安装监测装置进行火灾风险预报,并安装洒水装置调节林间温湿度。最后,如果发生了火灾,应第一时间协调各方面力量,分配救火任务,尽可能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应做好善后工作,真实、准确的完成数据记录与分析。结合具体情况,调整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鹿德林.谈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火灾管理[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185(1):23-24.
[2]王立志,李玉秋.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9,(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