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教育,首先要能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次要将学习趣味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放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儿童的认知与模仿活动。这种颠覆传统书本授课模式的学习形式,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以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的能力优化,发展幼儿视、听、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才能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目标。
一、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
(一)能够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其根本原因在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但教育信息化模式的介入,扫除了农村教育发展道路上的这一障碍。在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可以依托互联网与大城市的幼儿园进行交流和学习,吸收或引进大城市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模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的同时,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教育公平[1]。
(二)顺应了教学改革
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就是将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的思想转变,丰富幼儿的思维意识。而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回归生活,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容易理解。而且幼儿园教育提倡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提高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和信息化水平。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认知社会的能力,而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让幼儿的学习途径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更高,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智慧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才。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当下的幼儿园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玩耍,而是要求幼儿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而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教学特点,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幼儿在专业学科领域问题中,将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和简单化,通过这种科学性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实现高效的趣味性的知识渗透,能够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幼儿能够以关怀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家乡,拓展幼儿的乡土情怀,提升乡土自信[2]。
二、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过程中,不只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转变教学模式,开拓教学的新方略,还需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恰当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克服创新教学模式初期的困难,看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并结合本班的幼儿学习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和运用。同时,要看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优点,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的便利,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完善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地融合方式。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挂钩,要想更好地进行幼儿园教学,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追求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另外,在目前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跟上时代潮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信息素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学要运用到网络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要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不只应该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专业水平,还要注重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这样既能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还能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提升幼儿学习兴趣[3]。
(三)在信息化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知识,吸引幼儿兴趣
幼儿园孩子处在思维发展初期且自制力较弱,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幼儿园学习又是一个涵盖丰富且注意点较多地过程,所以更应该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与生活紧密关联起来,让幼儿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发展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行为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事例,将教学场景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例如以创设“我帮妈妈买苹果”教学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先用投影设备向幼儿展示生活中苹果的照片,之后进行一段描述买苹果活动的视频播放。在进行完买苹果事件展示后,再教授相关的计算知识。幼儿对于计算的学习兴趣就被燃起,学习效率也会提升。通过这样的信息化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幼儿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插入信息化资源
信息技术作为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整合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利用丰富的视听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吸收了学习的关键点,让幼儿在短时间对知识有丰富的认知。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轻易地融入到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让比较复杂的知识和认知层面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幼儿进行认知活动[4]。基于此,教师如何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插入信息化资源,促进幼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简单文字的认知和记忆时,由于文字的复杂结构和含义,幼儿短时间内无法理解。教师此时就可以插入信息化教学资源,给幼儿展示象形文字的形象,引导幼儿“看形知意”,促进幼儿视觉认知和思维系统的优化,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价并及时反馈
在过去长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幼儿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评价,导致幼儿学习思维被禁锢在应试教育中,唯分数论高低,限制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幼儿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作用,注重发展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融合模式下,教师要优化评价系统,及时反馈以提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不只是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吸收过程,发现幼儿更多的优点和可圈可点之处,达成对幼儿的全方位评价。另外,要注意反馈时限,要通过及时地信息化教学反馈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师更要发挥教育的“树人”作用,科学地实现课堂教学设计,让幼儿以多种活泼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针对农村幼儿的学习规律和知识迁移水平,教师还要立足于幼儿主体地位,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深幼儿对学习的认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教育振兴的步伐添砖加瓦[5]。
参考文献:
[1] 李雪.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1, 23(15):2.
[2] 庄郁香.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路径思考[J]. 2021.
[3] 万德敏, 朱丽珊.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机理及政策建议[J]. 河南农业, 2021(36):3.
[4] 于杉杉, 胡恒钊. 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0(1):5.
[5] 薛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和策略——以陕西省为例[J]. 理论观察, 2020, 000(009):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