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样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龙游县溪口镇以“一镇带三乡”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模式,作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试点。基于当地的农副产品都是自产自销,经营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概念的现状,打造地方区域品牌,是提升溪口镇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共富的重要手段。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
(一)龙游溪口地区政策的支持
乡村未来社区的建设:“未来社区”是省委提出的三张“金名片”之一,龙游县先行先试,于2019年启动溪口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计划投资1.6亿元,以“奋斗公社、快乐老家”为主题,全省首发创建方案,首创乡村版“三化九场景”,构建以溪口镇为中心的“一镇三乡”产居协同区域服务核心,在全国率先落地、开园运营,“场景塑造和社群营造”走在全市前列[1]。
(二)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特色农副产品是指一个地区在其特定的土壤、光照、水源、生物等自然生态条件和技术条件下生产的具有明显地域性特色的农副产品[2]。溪口也有很多农副产品如:长棕、发糕、米酒、酱粿等,但是溪口传统的农副产品通常是自产自销,没有品牌,想要打造成特色农副产品必须要品牌化。建立品牌后能利用自身品牌特性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让消费者能更好地了解特色农副产品的过人之处,从而对其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品牌的建设是农业生产者核心竞争的关键要素。可以说同类的农副产品有无品牌的加持,它们的附加值是不一样的。
(三)国外农副产品品牌打造的经验
以日本为例,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政府对大部分县发起“一村一品”运动,这个运动主旨是寻找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然后品牌化,打造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品牌,该运动也成就了很多知名品牌:“大分香菇”、“松阪牛”、“高知酱油”等。这个运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打造一个品牌,然后才能进一步实现产业链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牢牢抓住发展的机会,溪口特色农副产品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
二、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意识薄弱
溪口的农副产品生产现代化和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由生产者自己或者小型公司经营,没有认识到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农副产品的销售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品牌建设的意识还比较弱,认为将农副产品卖出后能获得利润就可以了当作目标。不仅如此,在没有品牌的加持作用下还要与市场上一些知名品牌竞争,加大发展的难度。
(二)特色农副产品包装简陋
溪口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一般不加工,或者只是初加工,然后就直接进行包装,目的是为了保持农副产品新鲜的口感,但是由于包装的简陋和过时,消费者很难提起购买欲望,而且包装的设计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农副产品的包装都是直接采用照片的形式进行包装设计,很难受到青年人的青睐。或者有些过度包装,导致追求华丽包装的消费者们对其产品感到失望然后拒绝二次消费,流失大量消费者群体。除此之外,像农户自产自销的包装上,产品加工信息不全或者不真实,会直接导致消费者们对溪口特色农副产品的生日日期以及原料存在疑虑而拒绝购买,非常影响销售环节。
(三)特色农副产品营销手段落后
生产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者一般都在农村,农村的交通不便导致农副产品只能在小范围售卖,难以推广到全省或全国,以及对互联网的不熟悉,难以发展线上售卖,销售手段十分单一。同时也没有利用好地域特色文化与农副产品相结合,导致农副产品附加经济价值较小,不能产生品牌效应,继而形成不了市场竞争优势,难以销售和推广。
三、“折竹归”特色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种隐形的资产,有了品牌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而达到宣传的作用,成为龙游溪口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的动力。作为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牌一定要与龙游溪口当地特色文化结合,要体现乡村人民对特色农副产品的特殊情怀。
(一)品牌描述
龙游溪口的古味有很多,如龙游发糕、溪口长粽、米酒等都是正宗“古味”每一种味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渊源,也包含着老一辈人的独特记忆,蕴含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所形成的乡情。
加上龙游溪口处于浙江西部,有着“竹子之乡”的美称,借助这一特色,为溪口特色农副产品注入竹文化的元素进行品牌打造。将竹文化与农副产品相融合后,打造出一个特色农副产品的品牌和推广新模式,利用第一产业带动溪口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的销量,带动文化输出,带动当地文旅行业的发展,为这座竹海古镇注入新的活力因子,提升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方法。
建立“折竹归”这个品牌可以发扬溪口竹文化融合以优良的品质和带有当地特色文化的包装打入市场后,使溪口特色农副产品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激流勇进。
(二)品牌识别系统
(1)品牌形象设计思路
通过龙游溪口当地竹文化这一特色,预设多种品牌的名称(例如竹语、竹味等),再进行探讨考量后,确立了“折竹归”作为溪口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名称。“折竹归”,的字面意思是“把竹子折断带回去”,寓意为把龙游溪口的特色农副产品带回去,以寄“思念”之情。
(2)logo设计
在产品logo的设计中,考虑到“竹子”、“农副产品”、“乡愁” 等想法结合,通过“碗”、“竹”、“屋” 的元素体现出来(如图一)。
图一
(三)品牌包装系统
现阶段的包装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要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了解现社会流行趋势,要在特色产副品包装研发方面有重要的创新,创新型特色农副产品在上市时能够起到引领消费、引领潮流的作用;对于溪口特色农副产品的包装来说,必须将与地域文化和农副产品本身的特色值相结合,同时也要让农产品包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3]。例如黄姐发糕设计:将黄姐和蔼可亲端着发糕的模样画成当下流行的插画风格,再配上秋收时节的农民画背景,色调偏暖黄调。(如图四)
(四)创新品牌营销策略
用户对于品牌的认识过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分为:相看、相识、相知、相爱。
相看是知道:用户第一步是要对折竹归品牌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他知道折竹归品牌是哪个领域的,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识是了解:是用户对品牌感兴趣,或是品牌宣传对他有个印象,他由初步了解到进一步了解,前面是知道折竹归这个品牌,现在是知道折竹归品牌是做什么的,有哪些服务或产品。
相知是朋友:这一阶段使得消费群体对我们的品牌产生认同,他们愿意为我们的品牌代言和发声。
相爱是信任:这个就是他们对我们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对于我们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是愿意付费的,有很多产品和竞品,愿意选择我们并买单。
对于溪口农副产品进行特色农副产品升级设计的基础上,要利用创新型营销策略:体验式营销、网络营销、社群营销。网络营销的线上推广作为主要推广模式,传播溪口特色农副产品形象,提升“折竹归”品牌知名度,获得愈来愈多消费者的认同。
(1)体验式营销
从客户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联想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的营销方法,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客户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并深入挖掘注入情感,利于让消费者感受到“折竹归”产品的情怀,继而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消费,还要保持客户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一致性,这便是创造溪口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建立折竹归品牌成功的关键[4]。
将折竹归品牌与溪口文旅相结合,在溪口设立品牌展览点与品牌免费体验点。游客可在溪口未来社区体验馆与品牌初步接触,获得知觉、视觉上的初步体验,以便对品牌系列特色农副产品留下初步印象。同时,在老街各品牌店铺中,设立品牌免费体验点,免费品尝特色农副产品,获得味觉、嗅觉上的体验,充分取得游客的信任与喜欢,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2)网络营销及推广方式
在这个互联网主打的时代,网络购物成为了消费的主流方式。当溪口的特色农副产品利用好各个网络平台发推文、宣传视频、直播等方式,在淘宝、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线上营销,会取得比线下售卖更好的效果。
在打造账号引流上,图文视频的创作方向多为简约、年轻、潮流,能更好得得到青年人的青睐,到一定粉丝基础时,开始准备品牌APP宣传建设,在视频中更多的添入一些品牌APP内容,打造出一个文化品牌账号,以达到宣传APP的效果。
(3)社群营销
借助互联网沟通类的工具,把目标用户聚集在同一个社群,比如微信群、QQ群,通过群内的互动、沟通等,挖掘潜在意向客户。在社群营销的过程中一定得把群组活跃起来,增加品牌与溪口居民们的联系,不断让溪口居民们了解美食不仅仅是美食,它还承载着古代溪口人民的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他们打从心底热爱家乡的美食,了解家乡的文化,最终完成销售过程,并将这些古味美食让更多的人发现。
(4)活动营销
建立溪口社、群开展活动 :以溪口特色人文风俗礼仪为媒介,吸引群众,将溪口特色人文风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群体(例如溪口在外人群、文化界人群)聚集在一起,构建若干微信社群,活跃气氛,提供交流机会,每逢节日指引大家在社群内对溪口有关人文风俗展开讨论,展开社区活动。
(五)品牌线上推广平台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溪口文旅、溪口竹文化的宣传动画与“折竹归”品牌形象,增加流量和粉丝数量,提高溪口文旅、溪口竹文化热度,增加溪口竹文化隐形价值。同时,将“折竹归”品牌形象融入 APP推广,增加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对品牌APP的插入推广,让更多的人通过品牌APP更好地去了解溪口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折竹归”优选商城,选取更多的高品质产品与溪口当地商户进行合作。
开发以溪口“折竹归”文化为主体的品牌衍生产品:旅游观光类——纪念玩偶、纪念钥匙扣、纪念明信片、纪念镜子等(可进行线上售卖);线上产品类形象专属的表情包、壁纸、屏保、网络游戏等
当平台账号粉丝活跃度高时进行线上直播推广特色农副产品,拓展折竹归品牌系列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的渠道。以循环型直播带货为主,以30~40分钟为一个周期,介绍商品。在一场3、4个小时的时间里,把产品按照宠粉、利润(主打款)等组合玩法,循环播出,相当于是同一款产品在一场直播里面循环地出现,增加粉丝的粘性,提高推广力度。
(六)推广系统平台复合收益
定期地对平台功能进行改善与更新,及时反馈用户体验的满意程度,优化不足之处,给予用户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对APP平台内的视频内容等等,进行一定地保护,严防违法盗取。 发展市场分析团队,及时关注市场动态,实时制定和调整战略目标,及时地跟踪信息,提高竞争能力。
在溪口主打“吃看行玩”四个方面的活动:进行“折竹归”笋干、笋酱线下门店试吃和售卖活动,不定期推出其他古味试吃活动;开展折竹归文化下特色竹文化节、竹编展览、和竹编体验活动;与当地村民联合举办竹海寻宝、竹竿舞蹈等活动吸引游客;利用好溪口当地竹子做成竹筏,在溪口江边进行竹筏漂流行等项目。
结语:在浙江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对于龙游溪口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中,要不断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的建设,还要创新品牌形象和推广新模式,并结合地域文化和特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属于溪口自己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黄丽丽.诗画龙游 目之所及皆风景[N].浙江日报,2021-11-15.
[2]陈剑飞,李茂民.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4):54-57.
[3]高林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上),2022,(04):72-74.
[4]王林博.体验式营销——物业营销学的“一米阳光”[J].城市开发,2011(17):30-31.
作者简介:陆玲玲(200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