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王佳 王正玺

山东华宜同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1400

摘要: 环境检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实验室、样品测定、数据处理等环节。针对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仪器设备管理,采样程序数字化,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未来,随着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检测工作也要不断改进升级,相关机构必须更新思想认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地位,才能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保证检测质量,推进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问题及措施
DOI:10.12721/ccn.2022.1572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分析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问题

1.1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环境检测机构对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但是,环境保护是一项动态性、长期性的工作,环境检测项目不断增加,检测需求更加多样化,对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提出挑战。当前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和盲区,制度优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检测的需求变化速度,无法指导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1.2环境检测设备问题

环境检测工作中,对检测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强,一旦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故障,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具体看检测设备的问题有:

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对仪器设备的运行产生干扰,没有控制好这些条件,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同样的仪器设备,由不同厂家生产后,其灵敏度、精密度等指标存在差异,检验人员忽视了这些差异,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环境检测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仪器设备大多具有高精尖的特点,部分检测机构因资金投入有限,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够先进,造成检出限低、系统误差大等问题。

仪器设备在使用期间,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保养方案,操作不规范、保养不到位,不仅提高了故障发生率,还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1.3环境检测采样操作问题

采样是环境检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后续的工作都是徒劳。现场采样不规范是采样环节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包括:

因现场环境恶劣,采样人员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未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或采样点位选择不当,或随意缩减采样时间,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个别采样人员责任心不足,采样时马马虎虎,或者没有掌握采样流程和技术要点,对采样设备的操作不熟练,甚至造成样品污染。

1.4环境检测人员素质问题

环境检测工作离不开专业人员队伍,人员素质高低也是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的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欠缺:

高校内环境检测专业开设不足,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少,造成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例如:在基层检测单位,人员到岗率不足50%,经常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环境检测工作需要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高压状态影响检测人员的技能发挥。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整个工作团队的稳定性。

检测机构在人才培养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影响下,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人员结构和年龄出现断层,知识型人才多、能力型人才少。

2制定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2.1质量管理制度的改进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能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具体的检测项目,制定检测流程和要求,明确检测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质量控制要求,对现行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订,对不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内容予以剔除,对空白区域及时增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创新质量管理办法,树立全过程质控理念,各部门加强交流沟通,采样人员、送检人员、检验人员相互监督,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疏漏。

2.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针对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从两个方面入手:

根据检测工作需要,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提高检出限、减小系统误差。为保证资金投入,检测机构应制定长期规划,实行设备购买申报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仪器设备使用中,制定管理程序、核查程序,委派专人进行维护保养和检定校准。出现故障隐患,及时检修予以处理;未通过检定的仪器设备,不能用于测试分析。每次使用完,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仪器设备完好;如果外观或内部零件有损坏,及时告知管理人员进行清理保养。

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应做到“三防四定”,三防包括防震、防潮、防尘,四定指的是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在监测室内,以季度为单位,对仪器使用和保养维护记录进行检查。

2.3实现采样程序的数字化

对采样环节加强质量控制,能从根源上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现场采样影响因素多,可实行数字化采样程序,具体流程如下:

将系统中的检测任务自动下载到移动终端。

根据采样任务特点,系统指派采样人员,并考核采样工作量。

采样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在现场设置采样点。

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各项原始记录,包括环境参数、采样仪器、采样人员等。

利用电子签名,对现场原始记录单、监测点位布置图进行确认。

采样完成后,对样品保存情况拍照,在交接单上填写保存措施。

在移动终端上生成样品交接单,将样品移交至运输管理部门。

2.4增强员工的专业能力

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检测工作要求。

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采用老带新、熟带生的方式,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和质控措施。为了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应对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创新,例如:知识讲座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可以打破空间限制,提高沟通互动效率;采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的方式,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能提高人员的参与度;外出进修可以拓展眼界和知识面,在真实环境下学习进步,拉近和岗位工作的距离。

制定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奖惩制度激发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在这方面,一是要保证考核工作的严谨性,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能真实反映出人员的能力水平。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例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岗位调整、评优评先等,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环境检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可通过特定的指标反映环境污染状况,评价环境质量高低,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文章针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从环境检测的技术特点和目的、环境检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当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实践证实:完善技术、人力、物力保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能提高环境检测质量,推动环保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3结束语

综上述,环境检测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控与测定,最终作出综合评价结果。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环节,环境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环保部门的工作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检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不足,明确相关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地改进措施,成为环境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焦点。

参考文献

[1]陆琳玲,胡亚芬,周玲慧.环境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策略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1,(08):93-94.

[2]韩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28-29.

[3]叶军.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相应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5):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