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信息:
此文系“三明市三元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游戏化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为SYKT—21053)研究成果
引言
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包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两部分内容,是人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统称。在幼儿实践教育中,游戏不仅仅是幼儿消闲玩耍的“手段”,更是幼儿感悟世界,学习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实践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面向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将游戏化元素与具体劳动实践内容深度结合,对全面提升幼儿社会适应力、学习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1]。
1、幼儿游戏化劳动教育内涵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部分,并且随着幼儿的成长发展而变化。幼儿在认知发展初期并不会游戏,但是具备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成长中的环境与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当幼儿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幼儿的游戏天性就会显露出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通过多类型模仿、多角度认知学习社会行为,对劳动行为具备初步的认知理解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大人行为参与到劳动体验中。幼儿游戏化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遵循幼儿成长发展规律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机制,通过角色游戏、集体活动幼儿,在认知学习过程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不仅是表达出与大人一起生活的愿望,也通过在劳动活动过程中与大人多元化的互动,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幼儿游戏化劳动教育实践中,劳动会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主题,幼儿通过参与游戏会在潜意识中对劳动形成完善的认知[2]。有这样一个案例,小朋友在家里看到家长在用锅煮粥,然后模仿家长的样子从厨房里拿出自己吃饭用的小碗,然后将自己吃饭用的勺子放在碗里模仿大人煮粥的样子进行搅拌,还时不时用勺子敲敲碗边模仿家长煮粥时抖落的样子。类似于幼儿模仿大人的这种游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角色扮演类的劳动游戏”,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游戏活动。由于幼儿认知模式尚未发展健全,行为习惯也未完全成型,很多模仿类游戏活动、角色类游戏活动都是通过特定的劳动行为完成的,包括幼儿模仿一些卡通人物,像孙悟空、猪八戒、钢铁侠……都是一种劳动行为具化的一种表现。
2幼儿游戏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2.1面向幼儿构建游戏化劳动教学场景
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游戏化劳动教学情景的创建对健全幼儿的认知模式、发展幼儿的学习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是面向幼儿的劳动游戏活动大多与幼儿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有关,幼儿所能认知的生活领域越大,幼儿获得的生活经验就越多,所能获得生活感悟就越多,学习到的劳动技能也就越多。因此,面向幼儿创建的游戏化劳动教学情景需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接触劳动者的机会越多幼儿便能获得越来越深刻的劳动感悟。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找到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的技术人员到课堂共同设计农业种植类的劳动游戏,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每顿午饭吃的大米饭就是由农民伯伯种植出来的,每次吃的馒头、面条是由农民种植的小麦加工生产出来的,是农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设计可以采用花盆盛放上泥土移栽菜苗或是种植玉米让幼儿们自己动手体验农作物种植活动,这样能在农业种植实践中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艰辛[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老师也要引导孩子多接触社会劳动者,如工人、军人、司机、快递员、外卖员都是幼儿学习劳动的榜样,只有幼儿在认知模式构建中真正感悟到劳动的价值与力量才能学会劳动、在生活学会尊重劳动者。
2.2游戏化劳动实践与内容“深度耦合”
在幼儿劳动教学实践中,要对幼儿科学引导,促进幼儿正确掌握劳动技能,要将劳动实践与劳动游戏紧密贴合起来,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机制让不同主题性的劳动活动以游戏形态呈现。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扫地、拖地等劳动活动就可以以多样化的游戏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通过设计《大鱼抓小鱼》游戏,组织不同的幼儿各自拿上扫把,从不同的方向清扫地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大鱼”,将地面上各种纸屑脏物想象成“小鱼”,“大鱼抓小鱼”不让任何一条“小鱼”跑掉。教师还可以与家长深度联系,教给家长设计“赶老鼠”的游戏,可以教给幼儿将家里地面上的各种垃圾想象成“小老鼠”,为了让环境更整洁就要将“老鼠”赶到垃圾堆,这样在劳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能强化孩子的认知结构,引导幼儿学会劳动,在游戏中“做”,在劳动中“学”,使孩子劳动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2.3游戏化劳动教育引导激励
在面向幼儿的游戏化劳动教育实践中,幼儿针对教师要适当引导和鼓励。游戏化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促进幼儿掌握劳动技能,更重要的以多种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加强对幼儿劳动技能学习的引导,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中能具有独立心、责任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社会行为、劳动行为尚未完全认知,因此在游戏化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与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将事情做得多么完美、多么协调,而是要遵循幼儿的学习成长规律,将多种游戏化劳动教学情境与幼儿的心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多元结合,当幼儿在学习劳动技能或是解决游戏问题遇到阻碍时要给予孩子积极鼓励,让孩子真正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当幼儿针在做一件事时获得成功,那么幼儿就会具备充足的信心,就会具有足够的积极性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劳动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生活劳动技能。
3、结语
在幼儿实践教育中将多种游戏元素、生活类主题活动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场景中,对激发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建构科学全面的认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与多种游戏活动深度结合能以更为多元丰富的主题性劳动游戏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发展,使幼儿在多维度劳动情景中树立良好信心。
参考文献
[1]孙建霞.两园一角:幼儿“悦劳越动”的主阵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真践行[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2):14-15.
[2]朱天荣.运用课程游戏化精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43-44.
[3]张树俊.论幼儿的“劳动”游戏与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1):68-71.DOI:10.15927/j.cnki.lygszxb.201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