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饵料的残留。在大量喂食饵料时,只有部分饵料的营养物质被水生动物吸收,剩余的饵料会随底泥沉积。二是养殖排泄物。水产养殖物的排泄物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水中不易降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藻快速繁殖,进而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水产品缺氧。三是药物残留。水产养殖时常会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药物的过量使用或滥用会导致底泥中残留过多,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四是废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将养殖池中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如循环水质不达标,会导致废水中残余的营养物质和余氯等对水体造成影响。五是养殖场周边环境。养殖场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等也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产业要求进行了调整,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集约化的方向。养殖户在进行经营的时候,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会过多的投放饲料,这些多余的饲料就会在水体当中存留,从而就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会导致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现象。部分水体会逐渐出现水滑或者是赤潮等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致病细菌,从而影响到水产品的健康生长,为了能够有效的去避免水体污染对于水产养殖造成影响和限制,相关养殖户加强水体污染问题的治理,在进行养殖的过程当中,积极的去进行病害的预防准备工作,减少对水体当中化学物的投入,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去保证水产品生长的环境健康、稳定,避免由于水体污染对养殖户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除此之外,水产养殖户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如果采用了不规范的养殖方法和模式,就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在经营模式和养殖技术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有效的去拓宽水产养殖户的发展之路。
1.1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产品在具体的养殖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周围环境以及水产品的养殖工作造成影响。当前阶段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的时候,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多工作人员无法及时的去发现养殖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病害问题。首先,我国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规定和法律条文,导致一些养殖户在经营和养殖过程当中没有进行集约化管理;其次,水产养殖的水体并没有严格进行密切的检测,这样就会导致水体环境容易受到污染。除此之外,养殖者对于自身水产品的生长过程没有进行密切的关注,没有意识到病害的严重程度,这样就会导致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如果水产品在生长过程当中出现了病害症状,而养殖户没有及时的发现,这样就会导致水产品在水底中大面积的传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不同的水产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造成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于水体环境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养殖户采用的模式不科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例如,在进行养殖虾蟹类产品的时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结构。养殖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种类,那么就会使饲料和其他营养物质在水体当中具有剩余过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程度升高。因此,这些物质会成为环境的负担。除此之外,水产品的排泄物在水体环境当中长时间停留,就会形成氮氧化合物,这种物质过多将会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水体污染问题也可能会来源于日常的养殖模式不科学,故而,养殖户需要在经营和发展过程当中积极的去探索一些新的模式,采用绿色、科学、健康的养殖方法来进行水产品的饲养。
2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措施
在如今的养殖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普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污染原因可能来源于外界,也可能来源于人。为了能够有效的去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养殖户需要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对于水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如果发现水体存在污染问题,就需要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水产品的生长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的产量。
2.1 强化监督管理
想要进一步去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质量,加强污染方面的治理,就需要对水产品的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针对于一些水质较差的地区,要进行重点治理,特别是一些存在污染的企业,需要通过处罚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整改。而养殖户也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水体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如果发现问题,便于有效做到发现及时、针对性处理及时,避免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
2.2 转变方式,丰富养殖种类
如果养殖户采用粗养的模式,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单一的水产品种类进行调整,合理设置水体当中养殖的密度,保证水体空间充分利用,需要在一定面积当中去丰富养殖的种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去提高养殖效果。
2.3 开展绿色健康养殖
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水产产品健康、绿色、优质的需求。选择水质清洁、富含营养、水温适宜、水流较快的地方进行水产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采用科学的饲料、饵料喂养方式,定期清理水体的残渣和粪便,保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水质的稳定。利用生物净化、自然通气等方式,提高水质的自净能力。采用全程管理、追溯体系等手段,对养殖过程进行监管和记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对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来源和养殖过程的信息,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4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
在如今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水产养殖模式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更新和完善,将之前养殖过程当中所存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要进行综合考虑,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进行科学养殖,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去避免人为原因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养殖者需要在经营过程当中积极的去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去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去维护水体环境的健康、稳定。其次,对于种苗的选择和培育,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的去研发一些更加优质高产的种苗精心使用。除此之外,在养殖过程当中进行饲料投放时,需要考虑到当前养殖物的生长需求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喂养,饲料的投放次数和数量要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的去减少水体环境当中饲料剩余量,从而有效防止水体被污染。
3总结
总而言之,在如今水产养殖发展过程当中,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少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保证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养殖户在经营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合理设置水体当中的养殖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保证产量和质量,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焦隽,李慧,冯其谱,等.江苏省内陆水产养殖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价及控制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7(06):340-343.
[2] 唐芳.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参谋,2019(13):131.
[3]王巧艺.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