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天津市Z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本专业中一门综合性、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次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调整,本课程由最初讲授土地评价方法逐渐转向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并重,要求通过实践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就目前教学方式而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急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 课程介绍
本课程采用班级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拷贝教师课件,作为课下复习的资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出勤率以及平时成绩组成,虽然培养方案调整后课时由24课时理论和8课时实践组成,但期末考试成绩仍占70%,实践环节占20%,平时成绩10%,依然以考试成绩衡量教学效果,无法正在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等基本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该专业的教师和 67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旨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解。数据显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仍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学生希望通过更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例如在课程中能够多一些视频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本课程互动环节的满意度以一般居多,目前本课程的互动讨论主要是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位同学,大家根据自己的议题发表见解,最后由小组长总结讨论结果并和各位同学分享,但该互动方法造成部分同组成员不参与议题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小组长能有一定解释,其他同学都无法回答,未真正体现所有学生参与度,造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让学生很好的融入良好的互动氛围中。
总体看来,该课程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教学方法单一,该课程依靠PPT教学,难以使学生参与思考。基于本课程教学现状,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 基于翻转课堂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模式的构建
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个性化模式,其基本思想是采用“课外传授知识,课上内化知识”的策略开展教学,因此本研究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构建教学模块。
(一)课前自主学习模块
要完成高质量的预习工作,应以教学视频发布最为重要。教学视频突出教学重难点,与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源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由于本课程目前在网络上尚无完全对应的开放资源,但可以让学生观看《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评价》等相关优秀课程,在视频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参观和调查,拍照记录,并以PPT的方式和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课中教学模块
课中学习以面对面教学为主,学生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协作,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预先发布教学设计,开展预习问题解答、重难点提升、应用与实践拓展等,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学习,课堂上进行更深入讲解,使学生能正在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点。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疑惑、小组讨论做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该阶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知识的内化吸收状态。例如在学习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某一地区土地利用平衡表的统计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提升学生对于土地利用系统的深入了解,通过图件制作并对行业规范有更深的认识,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课后巩固和反馈评价模块
在课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复习、练习实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汇报、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交流和评价,老师也可以在学习平台发布相关练习题和扩展资料,使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的同时,对翻转课堂各阶段进行总结评价及不断完善。
三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关键环节的设计
(一)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中讲解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开展学习,以及完成课前练习等学习任务。导学案可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进行导学案设计见表1。
(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基于某一具体任务分组展开,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到帮助和启发。
(三)课后评价的设计
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和最终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实践效果、课后复习效果三个指标,课前准备主要通过互动方式检验学生能否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评价主要通过每一次课的考勤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以及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察,课后效果主要是学生是否按时完成课后总结和反思进行评价;最终评价主要是期末课程综合测试和实践报告编写测试。
综上所述,天津Z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应以翻转课堂作为切入点,从课前自主学习模块、课后巩固和反馈评价模块和课后巩固和反馈评价模块合理构建其教学体系,同时从导学案、教学实践环节和课后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其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昱,刘洁,杨传喜.翻转课堂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及策略[J]. 教育观察,2017,6(5):67-69.
[2]黄玉梅,王飞.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2):341-343.
[3]张希.艺术概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3): 79-84.
[4]陈晓燕.《投资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8,5: 106-111.
[5]王渊,贾永兴,朱莹.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信息与系统”课程为例[J].工业化和信息化教育,2020,5:34-38.
作者简介:张贞(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