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方向引导与行动指南。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以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己任,在提升人才质量、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教学实效性为目标,探索教学改革策略。在促进院校自身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彰显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1]。
1.精准调整职业教育定位
在以往的职业教体制下,虽然规定了职业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但绝大部分教学时间依然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即使给学生们安排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其教学比例也微乎其微,而且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然而,在国家最新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当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比例失调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的社会职责。对此,需要各所职业院校重新制订自身教育定位,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引,引导全体教育尽快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最终的教学成效符合实际人才需求。比如职业院校以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对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在面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适时穿插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还要新增一些符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战略的科目,例如时事政治、心理学、礼仪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等等,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赋予职业教育全新时代特色[2]。
2.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改革
在党中央、国务院最新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今后的职业教育要将服务现代农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作为核心工作。这不仅给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给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对此,需要各所职业院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专业相通,技术相近,岗位相关”为基点,致力于培养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以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战略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拓宽技术人才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边界,切实为新农村建设输出大量实用型优质技术人才。比如,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作为新型办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自身专业优势,提高办学条件,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走进农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现实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论证分析,找到创新教学途径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紧贴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与新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新形势与新环境,为技术人才输出的角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3]。
3.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以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核心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扎实有效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周期,为乡村经济建设输出大量优质人才。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各所职业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主动的与当地优秀企业、农业生产基础以及科研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与对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努力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此后,每个学期都要配合专业课程教学节奏派遣学生深入到企业或者基础当中进行实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最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一线生产当中,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去验证专业理论知识的真伪性,去大胆摸索实践经验,去挖掘自身优势与不足,以此来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促进其自主学习,获得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可以从企业当中聘请一些优秀技师或者一线生产人员,请他们来到学校当中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指导,构建起更加灵活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另外,各所职业院校在与企业或者研科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派遣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加入到与乡镇振兴领域相关的科研团队当中,协助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4]。
4.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将课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就业岗位。还要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以此来促进职业技术学生个人能力以及教学价值的整体提升。对此,建议全体职业教师要将职业发展观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实际的看待今后人生道路。比如教师帮助这生结合个人专长、专业优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制订一份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人生目标。通过这种方式,鞭策学生持续不断的开展自主学习,提高适应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人才战略,还为全社会贡献大量优质人才,推动社会经验的整体发展与进步[5]。
结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尤其在服务于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过程中,承载非常艰巨的教学任务。对此,各所院校要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及时调整自身定位,更新教学理念,引进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促进人才培养质效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胜利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朝阳,肖雨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战略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08):26-28.
[2]马建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构[J].职教论坛,2019(06):30-37.
[3]韩春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3+13.
[4]张磊,张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青年职业发展问题研究[J].才智,2018(36):209.
[5]林霓裳,何琳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中职教育的定位选择[J].职教论坛,2018(1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