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对外传播状况

赵恒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它连接起了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涉及众多的产业,这其中产生的各种机遇是不可估量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汉语言更好的国际化传播奠定了一定基础,汉语言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推广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的重要纽带。在新时期,对外汉语传播受到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学习汉语言的留学生数量大量增加,我国也在不断的培养和输出大量的对外汉语言人才。国内外的这些人才最终将会成为我国汉语言文化沿着“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传播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对外汉语言事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第二语言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言传播在新时期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向世界是具有必然性的。
关键词: 汉语言;一带一路;对外传播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本论文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文社科专项计划项目“中国民航在‘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带动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思路研究”(项目编号JD100-10)研究成果。
文章地址:

汉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外在表现之一,中国优秀文化,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等都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传播。对外汉语的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汉语言的出口,也就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当前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看,由于我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都做的较好,中国在沿线国家树立起了较好的国家形象和世界大国形象。近年来汉语言的发展情况总体较好,许多沿线国家都在他们国内重要的城市开设了孔子学院,相关大学也都开设了汉语言课程,这些都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优秀文化正在影响世界,同时中国文化和汉语言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对外传播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这直接影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在世界文化中中国文化所占的分量。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因此汉语言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有了更好的凸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言热不断持续升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熟练运用汉语书写和表达,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影响着这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工作、就业等。汉语言成了就业与交流的必备条件之一,这样的汉语言发展优势越发明显。从国家文化发展意义上讲,加快汉语言走向世界,也是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重要体现之一。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越向前发展,这些区域甚至整个国际社会对汉语言这个公共产品的需求力度就会越大。因此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汉语言加快走向世界,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上个世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从一个经济、文化等较为封闭的国家转向成为一个在各个方面都逐渐开放的国家。二零一三年国家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等众多国家,由于开放力度加大,国家对外政策不断优化等因素,我国的学者、学生和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触国外事务的机会,由于这样的交流自然的将我们所使用的汉语言带到了世界各地。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沿线众多国家从中受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样也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在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文化认同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机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轮廓到具体细节,多方面的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同时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和区域事务中发挥了更多更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汉语言的国际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论坛中,汉语言都被指定为官方语言。汉语言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单一的语言功能传播转变为较强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传播。这使得汉语言的对外传播有了较强的官方支持,在这个基础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学习汉语言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国在世界主要事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上中国深厚灿烂文明的文化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中都专门开设了中国文化、汉语言等课程,这对于汉语言对外广泛性、大众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此同时,我国在多方面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城市都开办了孔子学院一类的中国文化教育传播机构,孔子学院这样的教育文化机构的建立使中国文化和汉语言的对外传播变成了常态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也为汉语言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学习平台。同时近些年来,我国的媒体端对文化、汉语言的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使汉语言对外交流呈现了形式多样的方式,例如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以及每年针对各国各地区外国留学生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汉语言文化比赛等。以上这些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都极大的促进了汉语言的对外传播。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对外传播的途径

(一)打造优质商品出口,为汉语言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载体

先要分析全球的政治、经济大环境,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控制,但在世界范围内病毒还在肆虐,依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如何控制好疫情发展经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从建议到医疗等多方面的援助,控制疫情发展经济,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也为汉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经济贸易发展了,为汉语言对外传播提供了载体,那么产品的质量就成了核心问题。我国在科技、工艺等方面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加强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性,提升综合国力,只要我们能不断的生产出更加优秀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以科技、质量胜出,从产品的这一个点,来激活和升级整个经济贸易。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通过中国高质量的商品出口,更好的促进汉语言向世界传播。
(二)推广平台建设

首先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推广传播平台的建设工作。孔子学院是目前在海外教授汉语言,传播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平台。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二零二零年全球一百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约六百所孔子学院和一千多个孔子课堂。虽然孔子学院搭建的平台较好,推进的速度也较快,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求量的增加,这些已经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无法有效的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言的需求。因此,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以后的较长一段时期里仍要一方面下大力度抓好已经建立起来的孔子学院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把注意力放在新的孔子学院的选址、布点工作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搭建,汉语言国际推广的平台依托孔子学院的发展而更好的将汉语言向世界传播。

其次,要大力支持华文学校发展建设。华文教育是指在海外定居的华侨华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化、语言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人华侨后代子女进行的中国文化、汉语言的教育。海外华文教育以中国文化、汉语言教育为重点,流传到世界各国的一种新方式,把这些国家的文化等与中国联系起来,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地域差异、风土人情,加上各国政府和国家政策差异很大,这些都影响了海外华文教育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独特性特色。进入二十一世界二十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因此华文教育经济价值也随之有了很大提升,海外华文教育也成了“一带一路”沿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关注和发展的文化传播平台。海外华文教育与华侨华人社会相生相伴、相依相偎。数据显示,目前海外有几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各类华文教育学校已经达到两万多所,华文教育的教师数量也达到了十万人以上,在校生更是达到数百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今非昔比,综合国力已达世界第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后,更是与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愈加频繁,华文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也逐渐被关注和挖掘。成为汉语言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从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教材选用、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应升级提升,在新时期使全世界各类华文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要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更科学,更规范,更有吸引力的让汉语言快速走向世界是离不开各级政府层面的政策引领和推动的,但最终还是需要经济因素和市场条件发挥主要作用,从而吸引全社会关注。同时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在沿线国家开展相关合作时,可积极推进更多当地政府和社会其它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当地的资源和力量,让参与人得到经济效益,让当地的有所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变被动形式为主动联系参与。同时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情。文化、民心相互认同是“一带一路”整体建设中的基础,各国间的语言认同则是打开心灵沟通大门的法宝。所以说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言国际化推广工作,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发展力度不断深入。在这样的大趋势中,能熟练运用当地语言和汉语言,熟悉当地文化特色和中华文化特色的综合型人才势必成为时代所需。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伴随着中华文化和汉语言的广泛深入传播。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要努力打造优质产品,搭建优化文化平台,让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成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桥梁。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对外传播的必然性

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语言和交际工具之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外汉语传播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新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文化和汉语言文更好的对外传播形象,对外汉语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责任。在现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政策、沿线各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平台等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对外汉语传播体系正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汉语言正在成为具有全球化国际性的语言。当今世界正在快速一体化,“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语言所使用的范围,通常跟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地位是紧密相关的。世界上实力较强的大国,都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从而更好的增强该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了解。而汉语言受到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是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语言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又成了沿线其它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视域下,中国的各个教育机构已经在沿线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会汉语、懂中国文化的的国际人才。而这些人才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活跃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往中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都说明,对外汉语传播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发展的事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培养出更多的,更友好的,真正了解中国的国际人才,这对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到中国来留学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对外汉语言的传播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非我国学生人数上的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汉语传播受到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在不断的培养和输出大量的对外汉语人才。国内外的这些人才最终将会成为我国汉语言文化沿着“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走向全世界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对外汉语言事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第二语言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言传播在新时期通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向世界是具有必然性的。

四、“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对外传播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汉语言的传播,向沿线国家民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更全面、更深入的让沿线国家从政府到民众,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国际政策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展示新时期的中国,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语言的认同感。让沿线国家和地区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睦邻友好和善良热情的国家。不论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中国在新时期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态,通过汉语言的传播可以更好的向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传达文化精髓,使部分国家逐渐消除对中国之前存有的错误认识和偏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全方位的视角,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国国家、社会的真实情况。中国汉语言的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全世界了解中国国家、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各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必然会出现互相影响和交叉渗透。而这一趋势不仅为中国文化和汉语言走向世界和中国文化自身传播发展创造了机遇。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则更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接受认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当今的历史地位,从而使中国国家影响力在世界范围日益提升。

结束语: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视域下,汉语言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言起到了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使我国在与沿线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交往中都产生积极的作用。汉语言对外传播也一直是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在汉语言对外传播的思维、途径等方面也有了更多更好的方法。这也为汉语言对外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针对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汉语言的使用情况,提升我国企业产品质量促进我国贸易发展,建设更多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努力实现大众化学习,使沿线国家民众从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汉语言的对外传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同时在提升国家形象,民族文化自信心等方面也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巍.《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王丽.《 “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0. 

[3]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局:2019.

[4]徐子亮.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赵恒(1985年—),男,汉族,河南浚县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