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育人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实践教学特点,有效开展创新性、多样性的教学引导活动,要融合新课改育人目标任务,科学渗透地理学科知识要点与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探究方式方法,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深入、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教师要科学运用适宜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内容等,帮助高中生提高地理知识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强化合作学习能力,充分训练地理知识研究思想,全面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核心素养,为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高中地理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并利用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例子,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向学生教授“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地貌的图片和形成过程视频,然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提出问题:上述地表形态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呢?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上述地表形态发生了如此大的差异变化?学生1:喀斯特地貌也称之为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学生2: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学生3:冰川地貌是极地或者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着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与解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地理知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科学、生动、和谐为基本元素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地理课堂,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在导入环节做好情境创设,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问题,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探究欲望,切实保证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教育中。围绕问题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在讲述相关的地理知识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重视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作的教学方式,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以就“地球是怎样运动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想假设。在正式授课前,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等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后,教师再公布答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再加入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在地球形成了哪些现象?学生1:我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一圈,因为我们在白天的时候会看到太阳,到了晚上的时候却看不到太阳了。学生2:不对,如果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圈,我们一整天都会看到太阳,为何到晚上的时候就看不到了呢?我认为地球可能是自己在转动,当我们这一面转动到太阳的一面,会看到太阳;当我们这一面背对太阳,会变成黑夜。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假设后,教师公布答案,然后再次引发学生:“我们熟悉的白天与黑夜的现象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请大家继续思考一下,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形成了哪些现象?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从北极上空或者南极上空俯视,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学生3:我从课本中找到了答案,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之为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轴则称之为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学生4:对,我们所在的位置其实是感受不到地球自转的,在北半球的上空观察,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个点做圆周运动,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教师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对课堂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研究成果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相应地总结和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的学习形式能够得到教师的合理引导,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的完整网络体系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相应的课堂评价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能够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研究学习这个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引导和正面的强化作用。因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探究和思考,大部分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起到辅助作用,而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这样,教师就需要在总结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给学生做出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且通过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理清了学生的研究思路,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总结和评价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建立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通过自身的摸索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策略。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找到科学化、合理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通过施行各项教育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刘玉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智慧,2021(13):115-116.
[2]谢尚.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