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

盛伟伟

安徽东江建设有限公司,芜湖市鸠江区

摘要: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任务开展过程中,漏电保护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工程质量,维护工程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强化现场人员安全防护力度。关注并做好漏电保护工作,是电气工程中,工程人员必须要实现的一大任务要求。本文将从这一背景出发,分析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原则,注重探索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代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因工程复杂化、系统化特征较为明显,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较容易产生安全风险。一旦现场施工中产生漏电现象,所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将难以预估、补救。漏电保护技术是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有助于提升工程安全系数,维护现场人员人身安全,并强化电气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因此,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索,具备较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是接地保护原则。接地保护操作的合理运用,可以辅助施工人员降低漏电风险。以接地的方式,将电流引入地面,避免电流直接进入人体,造成人身安全隐患[1]。此外,电气工程中,施工人员需提前对各类用电设备进行调整,使之金属外壳可与地面稳定衔接,通过这一举措,增强工程安全系数,规避漏电隐患。

二是接零保护原则。建筑电气工程中,作为主要的漏电保护技术之一,接零保护手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处理对外暴露电气设备引发的漏电风险。并且类似设备通常未设置绝缘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说明设备操作各类施工设备,深入体现设备说明书中的防止漏电要求与用电要求,以安全使用设备的方式规避漏电风险。

三是配合协调原则。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全过程,施工人员需严格落实这一原则,能够严格约束自身的施工行为与操作规范。此外在工程中,工程人员还需优先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环保特征的优质绝缘材料,尽量规避返工情况或材料过度消耗情况。在充分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状态下,践行配合协调原则要求,增强工程安全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对策

2.1关注漏电保护设备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漏电保护设备。质量达标的漏电保护设备,一定程度上可切实提高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性能。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针对电气工程需要,合理设定漏电保护设备的参数标准。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需优先选用具有绝缘外壳的漏电保护器。通过这一举措,使得漏电保护装置与手动控制装置得以稳定连接。除漏电保护装置外,施工人员还需合理选择熔断器设备、过流继电器设备,在多设备的有效配合下,切实提高工程系统的漏电保护功能。必要时,还需在漏电保护设备中加设自动化系统与报警系统,以便于工程任务开展期间,及时察觉漏电风险,并对其加以处理。
第二,要提供良好的设备安装环境。电气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较复杂,其中会涉及较多的施工材料与设备。若环境较为潮湿,极易引发漏电风险。所以,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要对设备安装环境加以适当的优化调整,尽量在天气干燥阶段进行设备安装操作。若设备可移动,还需对其进行防潮防湿处理以及绝缘保护处理。此外,现代建筑工程的导线排布逐渐复杂,为有效规避导线排布引发的设备漏电影响,施工人员需提前设计导线排布方式,并提前敷设导线,以良好稳定的设备安装环境,提高安装质量及安全系数。
第三,要科学配置漏电保护设备。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以保护时间为标准,合理分类各类漏电保护器。通常情况下,可将其划分为延时保护器与快速保护器。其中前者需要与人为延时部件配合,多用于电气装置的分级保护。并且,在电气工程中,类似漏电保护器可有效关联漏电电流,如若漏电电流较大,在漏电保护器的影响下,其对应分段时间的电流就会减小,从而降低漏电风险系数[2]。后者可有效规避人为延时造成的影响,多用于电气线路的末端保护。具体工程中,工程人员需根据工程需要,酌情选择并配置漏电保护器,同时应尽量减少线路连接点,以降低漏电安全风险。

2.2做好设备接地操作

设备接地是电气工程中较常见的漏电保护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在于,通过连接导体与地面的方式,有效降低漏电电流,以维护建筑内用户的人身安全。建筑电气工程中,较常见的设备接地方式共包括三种,分别为TT接地,TN接地以及IT接地,其中TT接地指的是,以独立接地的方式,分别连接设备体与地面,两者之间需要以绝缘电阻作为连接载体;TN接地指的是在设备体与地面之间连接零线,使得两节共同接地;IT接地指的是以绝缘电阻为载体,将设备与地面相连[3]。但与TT接地不同的是,IT接地过程中,设备体不与电源的任何一条线路接地。工程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需要酌情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但一定要确保能够定期进行接地检测与维护,确保接地系统得以持续稳定运行。

2.3关注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测试可有效提高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性能,降低漏电风险。该技术的根本作用原理在于,以检测电气设备电线、电缆绝缘性能的方式,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以便于及时更换维修,避免存在漏电隐患。在绝缘电阻测试过程中,工程人员可向待测设备注入直流高压,以此检测设备电阻的大小,并根据检测参数合理推算绝缘电阻值。测试期间,较常见的仪器设备包括万用表以及绝缘电阻测试仪。但施工人员需注意,不同的仪器设备规范标准并不相同,所形成的测试结果与测试标准也会存在区别。所以需要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酌情调整绝缘电阻测试评判标准。此外,该项工作通常开展于各类电气设施的安装后环节。测试之前,施工人员需提前关闭电源,并检查电源线路与外部设备,确保全部断开。测量期间,需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测试仪表。若测试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部分电气设备或绝缘材料存在质量隐患,需及时联系工程人员修复,以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有效提高工程安全系数,避免漏电风险。

2.4细化装置规划形式

明确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线路基础上,施工人员还需对装置的规划形式加以改进,有效提高漏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系数,同步完成节点安装操作。若建筑电气工程中涉及负荷侧以及电源侧标志,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明显标记,并按照接线要求,逐步推进各项布置任务。此外,漏电保护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做好漏电保护装置与中心线的对接工作,以稳定对接的形式,合理规避漏电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该环节操作中,施工人员应杜绝出现重复接地的行为。完成装置规划工作后,需对装置的参数加以调整。在此环节,需着重参考整体建筑工程系统的规模,精准调控装置额定电流以及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其中,前者参数须控制在150mA-450mA,后者参数则需控制在0.15s-0.25s。通过这一举措,有效稳定漏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规避电流电压引发的干扰,提高漏电保护成效。

结论:毫无疑问,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保护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强化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遵循地保护原则、接零保护原则以及配合协调原则,需要熟练运用漏电保护技术,精准防控并处理工程中的漏电隐患。除此之外, 施工人员还应该时刻保持严谨、专业的施工态度,能够高度重视施工中的漏电问题与风险,以此充分体现技术运用价值,促进电气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松涛. 浅析漏电保护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 (22): 259-261.

[2]张娃.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2, 48 (08): 214-215.

[3]马玉茹.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 (08):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