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下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究

宋颖

辽宁省抚顺市国有新宾满族自治县林业总场,辽宁抚顺,113200

摘要: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尤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需要开展前期调查工作,并结合造林地块实际情况和经营目的需求完成造林规划设计,同时还要加强造林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营造林生产在林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3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营林生产既是新时期重要的经济发展形势,同时也是生态恢复和保护的重点内容。在现代化营林生产中,需要学习并应用更加先进的造林规划理念和造林技术,提高造林生产效率,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营造林生产的发展情况

营造林生产是指在林业经营中,利用科学、人工的培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经济及社会方面的三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林产品。营造林生产包括森林抚育、人工造林及森林更新改造等,属于综合性林业生产活动。目前,我国的营造林生产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林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工造林数量不足,高品质用材林的生产林地面积较小,林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部分林产品的品质受到影响。二是部分地区针对营造林的管理还存在不足。营造林生产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考虑造林生产的实际需求,还要充分结合当地林业建设和生态气候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不当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林木的生长,还会造成土壤和生态环境污染,因此,在开展营造林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相关造林技术应用。

2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

2.1造林规划主要内容

造林规划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种植树木种类的选择、造林的进度设计、林地的构成和分布等,其中树木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以及林地的空间分布设计尤为重要。在进行造林规划时,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特征,并学习、引进先进的造林规划理论和造林技术,先制定科学的林地规划方案,再优化树木管理,提高林地的成型速度。在林地规划设计时,要考虑树木的混栽搭配,避免由于树木种类单一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2.2造林规划设计原则

造林规划工作应在特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确保各项造林规划操作的科学性。首先,造林规划图纸的设计应尽可能简便,便于施工过程中工人使用,能够起到协助工人快速、正确完成造林工作的作用。造林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有效的图纸上尽可能地展示更多的有用信息,就要求图纸设计一定做到简洁明确,让使用者能够快速看懂设计意图。其次,规划设计要尽可能直观。设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纸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利用特定的软件展示设计效果,使施工工人能够直观地了解造林设计。最后,在造林设计完成后,要求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内部等进行充分有效沟通,确保对设计标准和目的的统一和明确,有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确保造林质量和效率。

2.3造林规划设计步骤

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充分调查。设计人员要根据下发的任务书到造林地点进行各项调查,获取充分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信息,从而确保造林规划更加合理。其次,在造林规划中,要重点规划造林施工环节,明确施工范围、规模、施工条件等具体内容,并形成专门的设计文件,确保工人在施工中有明确的规范和参考。

3营造林生产中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3.1裸根苗穴植法

裸根苗穴植法被广泛应用于造林生产中,是植苗造林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技术要点:首先,需要确定植苗的深度。植苗深度直接影响着树木的生长状况,如果深度不够,在干旱气候中苗木容易出现死亡;如果栽植过深,苗木根部无法正常呼吸,也会影响成活率。植苗深度的确定需要结合树种的生长特性及造林的季节特点。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如果是干旱地区,需要适当增加深度;如果造林区的土壤湿度较高,可以将深度控制在20cm左右。在沙地造林中,可适当增加造林植苗密度,提高苗木的抗风沙能力。其次,在使用裸根苗穴植法造林时要重点关注植苗时可能出现的窝根问题,窝根会导致树苗死亡,即使存活也会出现根系发育不健全、吸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种植前,需要仔细检查苗木根部的情况,保证苗根全部伸展,种植穴的深浅和大小要保证树苗根系可以完全伸展。最后,栽植时按照“一提二踩三覆土”的方法,将树苗放置在种植穴的中央,并将其扶正。第一次覆土,可先使用表层土再使用生土,当覆土的高度达到2/3时,将树苗轻提一下,然后将土踩实;第二次覆土,将种植穴填满,第二次踩实;第三次覆土,以苗木为中心覆土呈龟背形。为了保证树苗的生长有足够的水分,还需要在栽植后进行透水灌溉。

3.2容器苗穴植法

容器苗栽植属于新兴技术,使用营养土进行育苗,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同时使用容器,栽植的时间更加自由,受造林季节的限制较小,技术应用也较为简单,适合条件较差地区的造林。在应用容器苗穴植法造林的过程中,根据容器的材质不同,要先对育苗容器进行简单处理,注意在栽植时要保证苗木容器土完整,避免破坏苗木根系。容器苗栽植技术也存在缺点,如果育苗容器的容量不足,就会导致树苗的根部无法完全伸展,从而对苗木的成活率产生负面影响,苗木的长势也会稍逊一筹。

3.3带土球苗穴植法

带土球栽植是目前人工植苗中较为常用的方式,成活率较高。在造林过程中,需要将苗木及苗木根系原有土块挖成球状,一起完整地栽植到造林地中。苗木的根系在栽植的过程中不容易受到损伤,基本保持原有的状态,移栽完成后,树苗的根系依然可以保持较强的吸肥、吸水能力。该造林方法的应用成本较高,可以用于小面积珍贵树种造林或者大苗造林,却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山地造林。

3.4裸根苗缝植法

裸根苗缝植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较为湿润的土壤造林中。该方法要求提前对造林区域进行清理,使用工具确定栽植的深度,并在地块中开出一个裂缝,将苗木放置在土缝中,让土壤形成自然坍塌的状态,将树苗埋入土中。裸根苗缝植法操作较为简单,工作效率较高,但需要种植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流程操作。如果操作不符合技术要求,就会严重降低树苗的成活率,同时该技术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保证造林区域的土壤具备一定的湿度。因此,在实际造林生产中应用该方法的不多。

3.5裸根苗靠壁栽植法根苗靠壁栽植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是目前植树造林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步:一是在指定的区域挖栽植坑,坑壁的一侧确保垂直。二是在进行植苗造林之前,在树苗的根部沾上一些泥浆或生根粉,这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三是在栽植阶段,种植人员需要保证树苗的根系紧靠在垂直壁上,并在另一侧覆土培根,覆土后将培土压实,这可以保证坑壁土壤与树苗的根部紧密结合。四是种植人员需要根据树苗根部与土壤的连接情况适当进行浇水,保证树苗根部的发育有足够的水分,从而提高植苗造林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营造林生产是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营造林生产的规划设计,使其可以满足造林生产的需求。应做到因地制宜,遵循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应注重各种造林生产技术的应用,根据营造林生产目的及当地林业建设、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造林技术方式,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森林生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俊斌.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山西林业科技,2022,51(S1):31-32.

[2]毛庆泉,龙世厚.浅析营造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20(3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