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5W模式下《红楼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陈晴 王琪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066004

摘要: 本文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分析《红楼梦》译介与传播,尝试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拓展思路。
关键词: 《红楼梦》;译介;拉斯韦尔5W模式;中国文学走出去
DOI:10.12721/ccn.2021.158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红楼梦》走向世界、尤其是走向西方世界的两百余年历程中,大量中外学者都为《红楼梦》的译介付出了不懈努力,试图通过翻译这部在国人心中已达文学巅峰的小说,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通,并使《红楼2梦》在西方的经典化为可能。

《红楼梦》译介与传播

回顾《红楼梦》英译的整个历史:19世纪,《红楼梦》的英译都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将其作为汉语教科书为目的进行翻译。20世纪,《红楼梦》英译达到鼎盛。王际真将《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简缩成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节译本;林语堂在1955年译完《红楼梦》(The Red Chamber Dream),但未出版;杨宪益、戴乃迭完整翻译了《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革命期间两人身陷囹圄,出狱后继续修订《红楼梦》译稿,最终出版,该译本在中国传播范围广,影响力较大;英国汉学家霍克思与女婿闵福德合作翻译了全本《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也是西方读者最熟悉的、认可度最高的《红楼梦》英译本。至此,杨氏夫妇与霍克思两部出色译本平分秋色,其文学价值和文坛地位难以超越。但在译作对外传播中,两者却有不同的效果。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包括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该理论也称为“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2012)。本文将基于5W模式的理论,以杨氏和霍氏的译文为例,分析探讨《红楼梦》在西方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为《红楼梦》和其他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和传播拓展思路。

5W模式下《红楼梦》的译介与传播

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这要求中国文学“走出去”且“走进去”,单凭文字翻译很难做到。谢振天教授在《译介学》(1999)中曾表示:“翻译文本的产生只是传播的开始”,在它之前有由谁翻译和翻译什么的问题,在它之后有“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因此,应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的译介与传播。

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即译者,探讨的是由“谁”翻译的问题。不同作家会在作品中展现个人风格,不同译者也会将自身经历、思想观念烙印在译作中。胡适曾在“译书”(1998)中谈到:“译书第一要对原作者负责,求不失原意;第二要对读者负责,求他们能懂;第三要对自己负责,求不致自欺欺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倾向于将原作者放在首位,而霍克思及其婿强调对读者负责。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是跨文化的完美组合。杨宪益精通中国古典文学, 兼具西方文化修养和熏陶;戴乃迭是英国人,对中国文化充满崇拜之情。作为九十年代初的翻译家,他们肩负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其译作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风俗风貌。因此,他们偏重保留原语特征,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霍克思是著名汉学家,牛津大学中文教授,他曾翻译了《楚辞》和《杜诗初阶》。为潜心翻译《红楼梦》,辞去了牛津大学教授,主要采用归化策略,推崇轻松愉快的语言,反映其文化立场,即想要竭尽所能地让英语读者感受到《红楼梦》的真与美。霍克思在其译本前言中写道:“我自始至终恪守一个原则:把所有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1973)。可见,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是出于对中国经典文学的热爱。

译介内容

译介内容即翻译内容的选择,探讨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翻译,选择文学作品里的哪些内容翻译。译者在做选择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三点:一是作品的文学价值,能否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二是其翻译难度与自身水平的平衡,译者翻译水平能否达到翻译好该作品的水平;三是译作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一部能激起购买欲望的作品才能促使各方通力合作,出版译作。

《红楼梦》文学价值高,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的诗词歌赋、引经据典、写作措辞等尽显中国文学;数百余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尽书人生百态;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尽述政治腐败、世风日下。其次,杨氏夫妇与霍克思在中英翻译实践中已积攒丰富经验,翻译能力被广泛认可。因此,探究双方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选择什么内容以吸引读者,实现译作的商业价值及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物姓名翻译中,双方译者的翻译略有不同。霍译文善于阐明隐喻和双关含义,重视谐音人名的翻译。例如,袭人是一位浑身散发着清香得温柔女子,霍氏译为“Aroma”,读来生动贴切。杨氏采取音译法,失去隐喻含义,陌生感强。因此,霍氏译本更讨读者欢心。

宗教词汇的翻译也存在不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中,杨氏将“神仙”译为“immortals”,意为“不朽的;神仙的”。这与中国古人修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思想一脉相承,蕴含了道教文化,更贴切原文含义。而霍克思选择 “salvation”一词,属于神学范畴,基督教用语,认为人生而有原罪,需行善赎罪,死后灵魂才得以进入天堂,体现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利于读者理解。

由于不同得译介目的,双方译介内容的选取和加工上存在差异。杨氏没有为了译本实现商业价值而做妥协;霍氏则为了传递《红楼梦》的神韵和真谛绞尽脑汁,一切都是为了让那些即便完全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也能感受到《红楼梦》的美,《红楼梦》的真。

译介途径

译介途径即译作推广和传播的途径,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让文学作品的译作进入西方读者的眼帘。中国文学对外译介60余年,至今仍在走向世界之路上面对重重困境,任重而道远。

北京外文出版社在1978年至1980年期间出版了杨氏夫妇的《红楼梦》英文全译本。请来红学界专家参与编辑指导工作,聘请戴敦邦绘制36幅精美插图,广受好评。这对译本推广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佳。在亚马逊平台一位读者评论:“(书中)没有与文本相关注解(至少在样本中没有),对西方人来说这是一本很‘陌生’的小说,这种字面化的翻译可能会让它更像一份原始文本,没有网上和企鹅出版社的五卷平装书方便”(John L Murphy: 2017)。总结相关热评得知,部分西方读者不满杨氏译本,主要在于翻译时采取异化策略和逐字逐句地最大化保留原文,使西方读者感受不到文中的美与真情。

与之同时问世的还有1973年至1986年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在出版形式、外观和装帧等方面,企鹅出版社将其列为企鹅经典丛书,定位为适合不同阶层的读物,全方位走向英语图书市场。出版社邀请英国知名汉学家霍克思担任翻译;并在每一卷封底附上一段精炼的概述,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原著精髓;每卷的封面都配有享誉国际的中国名画,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因此,该译本广受西方读者群好评,备受推崇。

译介受众

译介受众即读者群体,探讨译作针对什么样的读者群体的问题。读者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型专业读者,文学素质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另一类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企鹅译本不仅在专业读者圈内具有重要影响,文学声望高,在有限的普通读者群中获得极大推崇。而外文社译本在英语世界遭受冷遇。因此,有人评价:杨宪益、戴乃迭的英文译本是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欣赏的译本。

译介效果

译介效果即译介影响,它深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将外文社译本这一对外输出产品与企鹅译本对比,就会发现,企鹅译本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外文社译本所无法企及的。无论是在普通读者阅读欣赏时,还是在专业学者研究论著中,外文社译本都不如企鹅译本那样受欢迎。他们会将两种译本并列为参考书目,但在实际引用原文片段时,选用的仍是企鹅译本。就其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广度和译介效果来说,红学研究者江帆曾进行调查,“以馆藏量为例,美国依利诺依州(Illinois)为样本, 全州65所大学图书馆, 13所存有企鹅译本, 只有2所存有外文社译本。同时期英语世界的中国或亚洲文学史、文学选集和文学概论中, 均未见到外文社译本片段”(江帆:2014)。

中国文学向西方传播的启示

通过对比杨氏夫妇和霍克斯、闵福德两译本的不同命运就会发现,要想使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好的作品是前提条件,译者的翻译水平和内容是决定因素,而对外出版机构的编辑、出版和宣传等运作方式也是决定译介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一方面,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译者需努力使中国文学典籍易于被西方读者接受,同时秉持一定的文化自信和坚守。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译介机构应该转变多年来“以我为主”的文化输出方式, 将预期读者的需要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使对外出版机构的工作成为中国文学外译的助力而非阻力。

小结

《红楼梦》的西行之旅是崎岖的,中文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仍任重而道远。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要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必须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译介与传播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学习,探索出一条中国文学译介和传播的光明之道。

【参考文献】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胡适. 译书[A]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十卷) [C]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Penguin Books, 1973

John L Murphy. [EB/OL]. [2017-10-03]. https://wwwamazoncom/Dream-Red-Mansion-Complete-Unexpurgated-ebook/dp/B01BPTG5Q2

江帆. 文学外译的助力/阻力:外文社《红楼梦》英译本编辑行为反思[J] 中国比较文学, 2014(01):50-65

作者简介:陈晴(1999-)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王琪(197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